文明風9月30日訊(通訊員 海馬)9月30日是我國第二個烈士紀念日,為弘揚烈士精神,緬懷先烈偉績,進一步激發全市上下繼承先烈遺志,全力推進閩西老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精神,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市長池秋娜、市領導饒作勛、溫錫浩、王乃謙、李成榮、王金福、張天洲、嚴志銘、林興祿、魏東等來到龍巖市閩西革命烈士陵園,與我市市直各有關單位、企業干部職工代表、駐巖官兵代表、新羅區四套班子在家領導、干部群眾代表及學校師生代表近800人向閩西革命紀念碑敬獻花籃,深切緬懷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全體成員向烈士默哀
少先隊員獻唱隊歌
上午9時,紀念活動正式開始,整個活動現場莊嚴肅穆。活動共分8項議程:主持人向烈士紀念碑行鞠躬禮,宣布敬獻花籃儀式開始;禮兵就位;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全體人員肅立(脫帽),向烈士默哀;少先隊員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向烈士敬獻花籃,奏《獻花曲》;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整理花籃緞帶;全體代表瞻仰烈士紀念碑,繞烈士紀念碑一圈敬獻鮮花。
向烈士敬獻花籃
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為花籃整理緞帶
據了解,閩西龍巖是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軍的故鄉。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烈士的鮮血,這里的每一座山林都迷漫著戰火的硝煙,這里的每一條河流都陪伴著紅軍勇敢戰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閩西有十多萬兒女參加紅軍,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8.6萬中央紅軍中就有2.8萬閩西優秀兒女。當年,中央紅軍強渡湘江,沖破了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是6000多名閩西子弟兵組成的紅五軍團第34師臨危受命,擔任全軍殿后任務,大部分血染湘江;當年,由2000多名閩西子弟兵組成的紅九軍團第22師,在甘肅以西的高臺戰斗中,大部分壯烈犧牲。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眾多閩西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僅解放后評定的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4000多名,占全省在冊烈士總人數的53.6%。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烈士,有16萬多名群眾遇難,4萬多戶被絕滅,600多個村莊被燒光。
紅軍長征后,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領導的紅軍游擊隊,留在閩西堅持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正規軍15萬人的5次殘酷清剿,經受了移民并村“三光”政策的摧殘,保存了大片老游擊根據地和20萬人口地區的土地革命果實,創造了“20年紅旗不倒”的奇跡,譜寫了一篇篇壯麗而又光榮的英雄史詩,鑄就了獨具特色的閩西老區精神。
龍巖市長池秋娜向烈士敬獻鮮花
烽火歲月中,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軀筑起了鋼鐵長城,今天,我們要以先烈為榜樣,為楷模、為標桿,學習先烈們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無限忠誠的高尚情懷,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學習他們艱苦奮斗、言行一致、敢于擔當的犧牲精神,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做改革創新、廉潔自律的踐行者;學習他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和滿懷激情的創業精神。回望過去,緬懷是為珍視現在,傳承是為更好地出發。(龍巖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9-08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我市舉辦圖片展覽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 2015-09-07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繼承傳統 凝聚力量
- 2015-09-06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2015-09-03緬懷先烈心懷感恩 義工服務中心紀念抗戰70周年活動
- 2015-04-08南安市組織祭奠英雄先烈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