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不文明旅游”的文化病理在哪
也因此,面對“不文明旅游”的現象,有必要從公眾自身以及社會政策的公眾參與程度兩方面求解。公眾本身并不缺乏文明向善的訴求,問題是如何能夠激發出這種訴求。而激發的最好路徑,仍在于引導其積極主動參與景區建設決策。比如,景區乃至政府主管部門,能不能將游客當作一個旅游共同體的成員尊重,從而通過擴大參與,而尋求更多認同。又如,可不可以嘗試以喚起民眾恥感的方式,從具體的實踐出發來倡導文明出游。
說到底,小到一個人在公共場合扔不扔垃圾,大到一個國家國民公共意識的養成,都能折射出特定社會的發展階段、成熟程度、群己關系和社會生態。而這只能通過公共事務的參與、制度文化的化育乃至雙向良性的互動,一點點改變、一點點定型,并在不斷取得共識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將外部內化為“我的”,才能產生個體的責任與義務,權利和擔當。(胡印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5-10-08關于文明城市辦青運、辦好青運創文明的倡議書
- 2015-10-0810月9日召開“文明城市辦青運、辦好青運創文明”主題活動工作會議
- 2015-10-08文明旅游 點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