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幫扶實打實
強村示范效應大
如何發揮黨組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貧困村、后進村增強黨組織戰斗力,帶領黨員、群眾共同致富?
2011年,仙游縣以縣扶貧濟困促進會為龍頭,在全縣18個鄉鎮設立了黨員服務中心,在324個村級單位設立黨員服務站,構建起縣—鄉鎮—村的“三級黨員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實施強弱結對、村企結對、村駐外黨組織結對等一系列幫扶結對工程。
“弱村之所以弱,關鍵是缺帶頭人。我們在推行強弱結對過程中,大膽試行村級黨組織書記跨村任職機制。”陳建城說,此舉引導經濟發展強村(居)的村干部與薄弱村的村干部交叉任職,發揮強村在資金、人才、市場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幫謀劃、幫項目、幫聯絡、幫資金及合作開發等途徑,幫助弱村破解發展集體經濟瓶頸。
鯉城街道富洋村地處偏僻,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原為后進薄弱村。自從與經濟發達的洪橋社區結對后,洪橋社區派出干部到富洋擔任跨村支部書記,通過結對幫扶,不僅幫助富洋村選好配強黨組織,還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合作開發,實現互利共贏。
引進一家企業,帶動一個村子。在開展村企結對過程中,村企干部交叉任職,所在企業發揮資金、就業崗位、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優勢,為結對村在安排勞動力就業、興辦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共享企業資源等方面提供幫助。
郊尾鎮21個村居和25個非公企業開展村企共建,企業已為村居投入各類建設經費600多萬元,村居協助企業征地拆遷,還為企業招工3200多人。榜頭鎮紫澤村通過村企結對,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3億多元,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再次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
近年來,在組織部門的指導下,外出經商的黨員紛紛成立了駐外黨支部,鼓勵外出黨員和民營企業家以結對幫困、救助、愛心援助等形式,回報家鄉。
曾是省定貧困鄉的園莊鎮,外出經營面食業的黨員群眾多,鎮黨員服務中心以面食協會會長張捷良創辦的安琪公司酵母專賣店為基地,開辟面食包點培訓基地,全鎮在外面食包點店發展到7000多個,從業人員達2.2萬人,占全鎮勞動力的80%以上,面食業年收入8億多元,成為“中國面點師之鄉”。
郊尾鎮西山村原是個經濟薄弱的后進村,在莆田市駐云南第一黨支部的結對幫扶下,從后進村一躍成為先進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0-12泉港區多舉措幫扶禮遇道德模范、美德少年
- 2015-10-08何月仙:七旬老人7年無私幫扶殘疾老工友
- 2015-10-04泰寧梅口鄉:結對幫扶 情暖留守兒童
- 2015-09-228旬老人摔倒乘客司機幫扶 感慨“還是熱心人多”
- 2015-09-22八旬老人摔倒乘客司機幫扶 841路公交車上演溫情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