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注重人性關懷,筑牢道德根基。涵江區關愛禮遇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廣泛組織發動各級文明單位開展“多對一”結對走訪慰問活動,把精神鼓勵和物質幫扶相結合,為“涵江好人”排憂解難。積極推廣“好人工作室”,在傳遞正能量的同時,通過精神撫慰、生活關心、生產關照,為“身邊好人”提供便利。組織志愿者常態化登門看望好人,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解決他們實際困難,從點滴之處關愛好人、崇尚好人。不斷完善各種關愛機制,真正做到了讓“好人”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享關照、社會上受尊重。向好人和道德模范致敬,向良好社會風尚致敬,“好人好報”現象在百姓心中筑起一道牢固的道德根基。好人從個體壯大為群體,從現象發展為風尚,在全區廣大干部群眾中產生了強烈道德共鳴,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
三是注重挖掘好人,增強道德自信。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涵江區以挖掘、宣傳、評選、表彰各類“好人”為抓手,建立起完善的好人推薦機制,在群眾身邊尋找好人,用身邊好人帶動身邊人。基層“推”。按照“身邊好人”評選標準面向基層、面向普通百姓,采取自下而上評出“小區(村組)好人”、“社區(行政村)好人”、“街道(鄉鎮)好人”和“涵江區好人”的形式,積極推薦評選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讓“小人物”登上“大舞臺”。媒體“報”。利用報刊、微信、網絡等平臺將好人推薦廣而告之,并組織專人深入實際采寫好人事跡。群眾“找”。發動志愿者、輿情監督員、通訊員深入學習、社區、企業等地,發現好人線索,及時報送第一手的好人材料。層出不窮的身邊好人典型,可信可親可敬可學,讓廣大群眾看到了“草根”群體的道德堅守,極大地增強了涵江人民的道德自信。
四是注重平臺搭建,引導崇德向善。涵江區把身邊好人、道德模范評選活動作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切入口和落腳點,積極搭建群眾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平臺,讓更多的人學習好人、爭做好人、關心好人、回報好人,使‘好人’品牌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載體和平臺。組建涵江好人先進事跡宣講團,深入中小學開展“百名先進進校園”活動,舉辦好人事跡巡回報告;編印《涵江好人》,展示好人的風采風貌,進一步凝聚道德力量,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在社區未成年人活動中心布置涵江好人宣傳墻,在媒體廣泛組織宣傳好人事跡,使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在這些陣地中得到傳播。成立涵江好人志愿服務隊等,不斷擦亮“好人”品牌,積極打造“好人之城”,讓好人精神不斷升華,激勵廣大群眾自覺學習身邊好人,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涵江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1-10華安縣積極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投票活動
- 2015-11-06"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11月網絡投票開始
- 2015-11-03龍巖舉行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 發表“爭做好人”倡議
- 2015-11-02"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10月"好人榜"結果
- 2015-10-31龍巖舉行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