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25日訊(通訊員 吳利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文明創建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志愿者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活躍在各大活動賽場與大街小巷的志愿者都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而他們的標準志愿者套裝——馬夾與印有志愿者字眼的鴨舌帽也成了最耀眼的“名片”。
志愿服務成為一種需求。戰爭年代,和平是人們的需求。饑荒年代,溫飽是人們的需求。而在我們身處的這個年代,志愿也已經漸漸成為了人們的一種心理需求。這一點,從近年來群眾對志愿活動參與熱情的高漲就不難看出。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存在,群眾有從事志愿的需求,就應當引導創造出更多從事志愿活動的機會和崗位。而群眾志愿者團體的成立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浦城縣就有這么一個團隊,浦城志愿者(QQ群),從2014年9月成立至今,僅僅是一年多的時間,浦城志愿者(QQ群)就從最初的10來個人發展到現在的526人,發起組織志愿活動27次,幫助了許多生活貧苦,罹患重病的百姓。這對于一個偏遠小城來說無疑使一個創舉。
細查之下不難發現,近年來,各城市都紛紛涌現出了不少民間志愿者團體。他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策劃開展活動。他們開展的活動往往都不大,但開展的次數卻不少。活動種類也往往更為多樣,形式更加靈活。由于志愿者本身是群眾的一員,志愿活動的開展也往往更貼近民生,引發的社會反響也更為深入。
信息化促使群眾志愿者隊伍規模化擴大。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人的群體性連接變得越發緊密。以浦城志愿者(QQ群)為例,成員通過QQ群實現信息溝通,完成志愿活動的前期準備和后期分享。群成員也在Q群中尋找價值認同,并試圖從中完成自己的部分人生定位。一年時間,從最初的十幾人,變成500多人,浦城志愿者(QQ群)通過自身的平臺搭建,成功規模化網羅了一大批想要從事公益事業的人群。通過搭乘“互聯網+”的快車,各地的志愿者隊伍也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群眾基礎。
群眾志愿者團體呈現集體性自覺。假如一個人想要從事志愿服務,那么他是名副其實的志愿者。假如一群人自覺呈現出從事志愿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是一股不容忽視的社會正能量。浦城志愿者(QQ群)中一開始僅有幾個熱心公益的志愿者,但隨著Q群人數的集聚上升,越來越多志愿者以此為陣地,熱烈討論公益,積極響應公益,并最終促成志愿活動,踐行公益,這是志愿者的集體性自覺。
群眾志愿者團體的自覺是一股社會暖流,政府引導予以積極的關注和引導。一方面要創造更好的條件,給予更多的幫助,鼓勵其自我組織管理,自行開展志愿活動。另一方面要借鑒其活動開展經驗,并對其進行適當的監管引導,發揮其更大的正能量。(浦城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1-24永泰縣舉辦2015年志愿服務工作骨干培訓
- 2015-11-24永安:舉辦“騎樂無窮·志愿奉獻”隨手拍活動
- 2015-11-24禾緣社區小志愿者體驗救援志愿隊生活 救起輕生女
- 2015-11-19平潭開展“呵護特殊兒童”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