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邊看手機邊過馬路 十大不文明交通行為被曝光
【觀點】
文明交通
人人有責
禁停標識這么明顯,司機卻視若無睹。
車輛隨意變道,險象環生。
文明觀察員 陳炳炎
交通文明與每位市民息息相關,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觀的體現。不論是行走或是開車,只要在路上,您就是交通參與者。無規矩不成方圓,市民們本應具備文明交通的意識,各行其道,互相禮讓。但如今,不文明的交通行為時有發生,輕則引起阻塞,重則引發交通事故。
在不文明交通行為中,有幾種較為嚴重:一是電動車常闖紅燈、隨意橫穿馬路,而超載和行駛在禁行道路上更是常見,正是這些置個人生死于不顧的交通行為,才不時出現事故悲劇。二是斑馬線若不設紅綠燈,車輛常不禮讓行人。與車輛相比,行人是弱勢的一方,斑馬線更是行人的生命線,但有些司機貪圖速度,不愿意讓行,使得行人只好在斑馬線上停步不前。三是車輛互相加塞的問題日趨嚴重,導致島內禁鳴喇叭這一規定也被破壞。其實,若司機們不肯相讓,按再長、再響的喇叭也無濟于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整治好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努力完善。首先應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培養市民的文明素養,樹立市民的公德心。讓市民們明白相互禮讓的重要性——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其次,我們可以抓好典型,營造“行車停車不隨便,做廈門好司機”的良好氛圍,引導市民養成文明出行的好習慣。作為政府部門要健全完善文明交通的長效執法機制,讓交通執法更加規范,交通管理更加科學,逐步達到交通事故明顯下降、交通秩序明顯改善的效果。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