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務中播撒藝術美 記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
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姚瑾)將流動舞臺車開進農村圩場、鄉村庭院;參與融入當地百姓的“星光大道”;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研習;開展公益性藝術培訓……在三明,活躍著一支來自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的文化志愿服務隊。他們曾先后獲得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
把流動舞臺車開進鄉村
國慶期間,以“弘揚真善美·共圓中國夢”為主題的惠民公益演出,在泰寧縣政府廣場和沙縣濕地公園先后進行。
在女聲獨唱《祝福你》《江山》等一陣陣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中,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的下鄉公演拉開了序幕。隨后,古琴演奏《良宵吟》、舞蹈《牛仔舞》、女子三人舞《邵多麗》、歌舞《共圓中國夢》以及變臉等節目,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群眾駐足觀看。
群眾的熱情正是志愿服務隊送節目下基層的動力源泉。據了解,三明是山區市,有鄉村人口116.4萬,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6.4%,基層群眾看戲難、文藝院團下鄉送戲難的問題比較突出。9年來,針對這“兩難”問題,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把流動舞臺車開進農村圩場、鄉村庭院,在全市12個縣(市、區)142個鄉鎮(街道)開展公益演出750多場,行程45萬公里,觀看演出的農民群眾超過百萬人次,成為“搭在農民家門口的舞臺”。
與此同時,對于市區群眾性文化活動,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也積極參與,每年參加公益性廣場和社區文化演出20場以上。從1996年創辦至今,三明市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已成功舉辦19屆,被譽為當地百姓的“星光大道”,并于2013榮獲中國藝術節項目類群星獎。通過開展文藝調演活動,他們還將泰寧梅林戲、沙縣肩膀戲、永安大腔戲、尤溪小腔戲、將樂南詞等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搬上公益演出舞臺,讓更多的人感受傳統地域特色文化的魅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5-11-26文明涵江 志愿服務星光璀璨
- 2015-11-25“三心“澆筑志愿服務之“魂”
- 2015-11-24永泰縣舉辦2015年志愿服務工作骨干培訓
- 2015-11-19平潭開展“呵護特殊兒童”志愿服務活動
- 2015-11-18莆田市城廂區開展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