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北京市旅游委與首都機場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文明旅游?安全出行”《合作備忘錄》。今后,若游客在首都機場發生不文明行為影響機場安全,將會被首都機場安保部門和旅游部門同時記入個人誠信檔案,并根據其程度可能直接影響到游客的出行。部分旅行社表示將拒絕被列入不文明行為黑名單的游客。(12月24日,中國文明網)
北京首次將機場不文明行為記入誠信檔案,這是對今年4月份國家旅游局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的再細化。筆者認為,此舉不僅加深了旅客對保障機場和航空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對于文明旅游也是一個極好的宣傳,為出境旅游文明把好了第一關,讓人們對文明心存敬畏。
即將到來的元旦小長假以及春節,無疑將會又是一個旅游高峰,每每于此,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都被公布于各種媒體,讓人們在憤怒之余又有些慨嘆,感慨于文明旅游年年講,奇葩現象次次有。
我們不能否認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對于開展文明旅游工作和提升國人在外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素養在一朝一夕的提升中無法與高速發展的旅游業相適應,這時就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來作為約束和規范。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文明亦如此,有約束才有文明。
據國家旅游部門統計,預計未來5年,中國出境旅游總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而這5億人次中有相當一大部分都要通過機場作為首站出境。由此可見,緊盯首站的文明對于整個旅游行程的文明影響有多大。
筆者認為,北京的做法應該在全國引起效應,并推廣到所有機場乃至車站、港口、景區。這樣,個別人就會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付出“道德成本”和“信用成本”,其他人也會引以為戒。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有時在某種場合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素質,而是一個國家整體形象。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筆者認為,對于那些被記入檔的黑名單,除了拒絕其旅行參團外,還要在參加公職應聘、出行、住宿、貸款、招投標等方面給予一定限制。如果缺乏相應的監控和懲處,那么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就會街頭的“牛皮癬”一樣,到處亂貼,難以根除。(泉州市豐澤區委文明辦洪春來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