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十番:莫使古音成絕響
純如軒樂隊部分成員在排練。
十番音樂是福建福州和閩西客家地區流傳的一種古老漢族器樂演奏曲,其演奏樂器有13種,樂隊人數8至12人不等。福州十番音樂的發祥地在茶亭,最早形成流行于城市,并逐步向周邊農村及福州的五區、八縣發展。
2006年,福州茶亭十番音樂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名錄。但近幾年,由于后繼乏人、多次搬遷等因素,導致風格流變。而連江十番音樂受地域和文化影響,反而保留了古樂的原汁原味。2013年以來,連江縣不斷加強保護和傳承力度,把十番音樂打造成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如今,剛剛入選福州非遺名錄的連江十番音樂正在“摩拳擦掌”,積極向省級和國家級非遺發起沖擊——
2月25日,連江縣琯頭鎮拱嶼村十番古樂活動中心,一首《將軍令》正在奏響。這是一首源自唐朝的皇家樂曲,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出征、戰斗等情景,節奏緊湊,氣氛濃烈。
演奏這首古樂曲的樂隊名叫純如軒,是一支歷史超過百年的十番樂隊。“純如軒十番古樂有三大特色:一是樂器,如云鑼、椰胡,有專家認為這些樂器的來源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二是演奏,版面胡琴至今保留著古代‘奚琴’碎弓的演奏技巧;三是樂譜,樂隊老師傅用工尺譜傳授十番古曲。”樂隊副隊長林賢告訴記者,純如軒的歷史可能不止100多年,說它百年歷史是因為相傳在清朝年間,樂隊曾經高金聘請福州最有名的十番樂師保旺和來俤傳授技藝。兩位師傅來到拱嶼村與弟子朝夕相處,將一身絕學傾囊相授,拱嶼十番盡得真傳。臨走,來俤師傅還將工尺譜贈送,從此純如軒演奏技藝大進。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02-01廈門集美立足文化特質 人文集美賦予文明更多內涵
- 2016-02-01廈門集美立足文化特質 人文集美賦予文明更多內涵
- 2016-01-13閩西作家走進永定開展“人文名鎮·多彩撫市”采風創作活動
- 2015-12-31龍文區將利用九十九灣歷史人文底蘊 打造“閩南水鄉”
- 2015-12-29集美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展人文風采
- 2015-12-22以共同締造理念深化文明創建,共建共享人文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