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十方鎮黎明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園
文明風3月23日訊(通訊員 石開連)2015年以來,龍巖市武平縣以“動靜結合”推進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以打造道德文化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組建模范好人巡講團、創建業余講師團宣講工作為切入點,選樹典型,弘揚好家風家訓,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實施“靜”態宣傳,推進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建設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2015年以來,武平縣在干部群眾積極性高、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影響較大、具有一定公園基礎的行政村,采取省、市級文明單位幫扶、村居出點的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通過老百姓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進行展示,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讓村民在休閑娛樂的同時受到教育和熏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目前,初步籌集資金約120萬元,推進16個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建設點,讓群眾在“圖說”的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在休閑娛樂時受到熏陶教育。
建好鄉村道德文化墻。2015年8月起,該縣在全縣17個鄉鎮214個行政村全面開展道德文化墻建設,變單向灌輸的口號式生硬宣傳為貼地氣、互動說服式的“柔性宣傳”,在群眾經常集聚的主要地段做成永久性的宣傳陣地,內容不定期刷新,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而無所不在。目前,全縣已有157個行政村精心制作完成了1萬3千平方米的“道德文化墻”建設,形成了公園式、長廊式、卡通標牌式、圍墻壁畫式等形式的文化墻,以漫畫、歌謠等生動有趣、易讀易懂、易傳易唱、能吸引群眾并引發共鳴的載體來傳播核心價值觀。
完善村規民約,宣揚“好家風好家訓”。該縣以“村規民約”為重要抓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引導各鄉(鎮)、村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村風融入“村規民約”,各村居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培養村民文明意識,提升了鄉風文明。好家風、家訓歷來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重要方式,武平縣創設和運用各類載體及平臺,讓“好家風、好家訓”培育宣傳活動融入家庭建設中,縣委文明辦、文聯通過征集評選表彰宣傳“優秀家規、家訓”,縣婦聯通過公益講座、結對幫扶活動,引導廣大父母重視家庭教育,以良好的家風家訓教育子女,共同參與到文明家庭建設,宣揚弘揚傳統美德風尚。

圖為開展“家文化”宣講入鄉村活動?
開展“動”態宣講,傳播文明新風尚
組建模范好人巡講團。成立模范好人巡講志愿服務隊,開展模范好人宣講活動,組織開展了“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進基層巡講”活動,深入全縣17個鄉鎮、部分縣直單位、學校巡回演講,感人的事跡、精彩的演講和真情的互動給廣大干群以精神的洗禮,讓他們聆聽到了道德的聲音,感受到了道德的溫度,領悟到了道德的力量。百善孝為先,特別是省孝老愛親道德模范藍富昌、福建孝老愛親好人黃小玲的敬老愛老、奉行孝道,傾心孝順父母公婆的故事,更為人們踐行、傳承孝老愛親美德樹立了榜樣。
創建業余講師團。武平縣以宣講為抓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融入其中,力促宣講模式轉型和宣講效果升級。建立民間人士、優秀文化人才等為主的業余宣講隊伍(其中縣一級69名后備人才、35名宣講骨干,鄉鎮一級205名宣講員),組建了“中源文化講壇”、“家文化”宣講團等平臺,舉辦了宣講員培訓班,圍繞與人為善、孝老愛幼、敦親睦鄰、誠信為人、鄉土歷史人文、國學等宣講選題“送課下鄉村”,受眾超過2200人。平川鎮七坊村、中山鎮等組織舉辦了民間傳統技藝、村(居)好人好事、“爺爺奶奶一堂課”等靈活多樣的“微宣講”,取得良好效果。
文藝服務隊開展巡演活動。為使廣大群眾直觀的感受和接受社會道德教育,武平侃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根據第六屆“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大禾鄉賢坑村鄧秀英事跡編排了民間小調劇“大山的女兒”,在大禾鄉 “武平縣武北片區第八屆農民文化體育節”進行首場演出,感動了在場觀眾;“漢劇藝術鄉村行”文藝志愿服務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劇送到校園、社區、農村、企業,讓老百姓記起鄉愁,感受漢劇魅力,培植戲曲觀眾群,至今已演出51場次。

圖為大禾鄉道德文化墻
選樹典型,弘揚鄉風文明。
各鄉鎮除了設立“善行義舉榜”,將最美家庭、慈母、賢妻、助人為樂等先進典型事跡圖文并茂地向群眾展示??h婦聯、縣委文明辦聯合在全縣開展了尋找“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活動,結合網上網下兩種途徑,發動網友、市民通過尋找身邊“最美家庭”,感受和體悟好家風氛圍,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的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2015年,該縣共評選出鄧秀英24個家庭為“五好文明家庭”,劉連玉等22個家庭為“最美家庭”。平川鎮、城廂鎮開展“十大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公民道德素養,弘揚鄉風文明。(武平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