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瑛原名良鏗,又名鎏,字贊候。祖籍長樂,清同治八年九月二十日(1869.10.24)生于閩縣南關外茶亭街巷口鋪(今福州市臺江區)。宋代大儒黃斡的二十三代孫。父黃河澄,同治元年(1862)受閩浙總督左宗棠舉存籌辦鄉團練,保獎五品同知銜。母李氏,生六男二女,黃鐘瑛為第五子。
黃鐘瑛早年進馬尾船政后學堂和劉公島槍炮學堂學習,光緒八年(1882)考入船政后學堂第十一屆駕駛班畢業生。同班畢業的有陳鏡瀾、黃以云、林靖瀾、林秉成、周敬熔、孫筠、張海鰲、周兆瑞、卓大賓、蔡馨書。
民國8年(1919)編《青山黃氏世譜》第三卷《民國海軍上將贊侯公國史館本傳》一則,記載黃鐘瑛曾參加甲午首役牙山海戰。當時他在濟遠艦當航海員,危難之際,出謀劃策協助艦長方伯謙轉敗為勝,并受到清廷的嘉獎。據記載:“……濟遠奉命率‘成遠’‘廣乙’二艦護運赴牙山,歸途遇敵。時鐘瑛‘濟遠’一艦員耳,深知艦隊創始遠遜敵軍,非智取無以制勝。歷說當事者不能用。既而‘濟遠’中炮,臺前積尸滿,時‘威遠’‘廣乙’二艦被敵散扼于他港,不能成隊。鐘瑛益怒奮,竟佐艦長回擊敵艦,浪速,傷之,旋又擊中敵艦‘吉野’,
殲其首要及員弁以下死無算,以孤軍無援不窮追。而鐘瑛奮勵之氣,益思有以自告,后敵人猶以‘濟遠’能戰相戒警備云……”
這段史料記述了黃鐘瑛協助艦長方伯謙回擊敵艦的經過。豐島海戰,雙方實力懸殊,我方在無準備的情況下,以一艦抵三艦。鐘瑛在危難之際,方寸不亂,足智多謀,認為死拼萬不可,非智取無以制勝,佐艦長方伯謙以戰術誘敵制勝。
“牙山海戰”后,朝廷通電嘉獎。電文如下:“……管駕‘濟遠’之方伯謙于牙山接仗時麈戰甚久.炮傷敵船尚屬得力,著李鴻章傳旨嘉獎……”
光緒二十五年(1899),黃鐘瑛調任“飛鷹”艦、“福靖”艦槍炮員。二十八年起,歷任“海琛”“海天”、“海籌”各艦船械、駕駛、幫帶。三十年,升為“飛鷹”艦管帶。三十三年,任“鏡清”艦管帶兼海軍部參謀。
宣統三年(1911)九月,改任“海籌”艦管帶。武昌起義后,清軍大舉南下,進攻湖北革命軍。海軍提督薩鎮冰奉命率長江艦隊集結武漢江面,見軍心傾向革命,遂帶領“海客”、“海琛”、“海籌”等巡洋艦下駛上海,中途以治病為名離隊,囑由黃鐘瑛任艦長的“海籌”艦升隊長旗。黃鐘瑛審時度勢,率艦隊駛至九江。黃鐘瑛激勵士卒,效忠革命.眾皆感奮,遂豎白旗,同行各艦亦相率反正。鐘瑛率艦隊起義,與九江陸軍義軍組織陸海軍聯合委員會。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4-26省委文明辦檢查指導建寧縣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
- 2016-04-26建甌市:高位嫁接幫扶 文明引領風尚
- 2016-04-25龍巖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專題會議
- 2016-04-25涵江區新建“無違建”創建示范點助力文明創城
- 2016-04-22省委文明辦督查連城縣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
- 2016-04-22省委文明辦定于4月28日上召開農村社會風氣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