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海峽都市報訊(林焱) 現(xiàn)在,老福州的市民得用全新的眼光打量這片三坊七巷。
他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自己的異樣感覺。計劃中要修復的179處重點建筑,才修復了一小部分。趁著工程隊在施工,他們踩著刨花、碎瓦片進去一看,哇喲,居然這么雅致,這么漂亮!外地的游客更是用驚艷的眼光打量著這片“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館”,贊嘆每一個精美的細節(jié)。或許這正是最好的觀覽時機,三坊七巷曾經(jīng)的窘困還保留在一些人去樓空的頹屋廢墟中,而就在隔墻的另一邊,正演繹著前世今生的韶華重光,正漸次展現(xiàn)出這號稱我國現(xiàn)有最大的古民居群、號稱中國歷史街坊唯一活化石的百端魅力。
全世界的人都在那條街集中
修復工程管委會的導游會引領來客們參觀幾處已經(jīng)初步整葺的院落,比如郎官巷20號的嚴復故居。門頭廳、前后天井、左右披榭,還帶個西花廳,透著這片民宅溫淳宜居的氣氛。大廳上的寬大的平頭案、清式厚重的扶手椅,積沉了許多倫理文化意味,白墻下的樹陰間似乎還影綽著主人儒雅的襟裾。另一處常有人參觀的是修葺一新的衣錦坊水榭戲臺。這家大院是標準福州民居格局,但氣派深宏、三進三開的大廳大堂時常被游人冷落,本只是“陪房”的小花廳里的小戲臺,卻獨秀春光。兩邊假山拱圍、一潭池水烘托,戲臺小巧玲瓏得正像南方小丫頭。戲臺的對面,是上下兩層樓的“觀眾席”,樓下男賓席、樓上女賓席,寬敞得可以容得上百張?zhí)僖巍V萑寺爲蚵犝f書,習慣躺在那種單人床式的藤椅上。
我們回溯到明朝萬歷三年那個夏天,大約正是水榭戲臺開臺戲上演之時,西班牙人馬丁·德·拉達來到福州。他從踏上大明疆土伊始,就慶幸自己看到了“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他像形容仙境一樣描寫這里的村莊與城市。拉達在《中國札記》中記述最詳細的是福州。拉達稱“這座城市在全國是最富足和供應最好的”。他要經(jīng)過三座“大而美觀”的橋才能抵達城門,再穿過“一條直通總督府邸的寬大街道”,“街道上的人是那樣多,看起來像……全世界的人都在那條街上集中”。德·拉達還特別講到地方官員連續(xù)兩天宴請他,宴席上“有很多音樂,以及演出很多喜劇”。明萬歷年間修撰的《閩都記》可以印證拉達的觀感,這位西班牙人所經(jīng)過的那條街道,就是現(xiàn)今的南后街。人瑞坊、使旌坊巷、通賢境巷、嘉榮坊巷、朱紫坊巷、興賢坊街……這些地名證明,三坊七巷在明朝就已初成規(guī)模。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11廈門打造“文明行為示范街” 營造公共文明氛圍
- 2016-05-10惠安“六舉措”推進2016年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
- 2016-05-10惠安抓47個項目促文明城市達標提升
- 2016-05-10鯉城區(qū)“四個一”全面提升職工文明素質(zhì)
- 2016-05-10城廂區(qū)學校“快、準、細、穩(wěn)”開展季節(jié)性安全文明工作
- 2016-05-09青年應強化自身“文明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