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敖江之“狀元帽”石碣,因有北宋進士題刻,被邑人稱為敖江第一石。
敖江北岸長汀至塘后一段地勢平坦,林木茂密,傍溪突兀起一疊石,狀似烏紗帽,故邑人稱之為“狀元帽”。其上有灌木異草,青蔥翠綠。據傳每逢酉年鄉試,狀元帽上草木茂盛則連江庠生中式者必眾,誠為奇事也。宋慶歷二年壬午(1042年)進士林震題石曰:“源遠流長”以贊敖江人文之薈萃。邑人漱夢齋題詩曰:“紫碣玲瓏峙岸邊,劫波歷盡自巍然。題崖進士知何去,逝水悠悠繞石前。”以懷先賢。
按中央文史館研究員張伯駒《素月樓聯語》第431頁轉錄清人筆記:“閩人林震官左史,長于詩,尤擅集唐人句,如‘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系集句中之翹楚。中橋居士吳敏序其《集唐詩》卷首,云:左史林震自號解公,長于集句,一日與客飲,壁間有題《陽關曲》,客試用‘勸君更盡一杯酒’句以侑樽,震因舉杯應曰:‘與爾同消萬古愁’。又嘗晚春至山光寺覽觀陳跡,客舉‘青山有恨花初謝’之句。震有間即應云:‘流水無言草自春’,其才敏捷可想而知。”林震集句詩前后七卷,明徐師仁跋其詩卷后云:“胸次應余五色線,世間爭認百家衣”。確為善評者也。閩人擅詩鐘,而集句實乃詩鐘之前奏也!惜林震集句七卷原詩已經失傳。連邑亦只見其題狀元帽之句而已!
關于狀元帽的神奇傳說,在林震家族中亦有異數可征。自林震之父林衛起七世曾出十二進士,參考其族譜世系及連江舊縣志記載分列如下:
一世:林衛:字明欽,崇禮人,天圣二年甲子(1024年)進士,官將作監主薄。
二世:林震:字伯威,號解公,慶歷二年壬午(1042年)諸科,官左史,承事郎。
三世:彭年:字君直,林衛孫,皇祐五年(1053年)進士,官真州部曹。
四世:林敏:彭年長子,字德輝,元豐八年乙丑(1085年)太學上舍釋褐。林穎:彭年次子,字褒然,政和七年丁酉(1117年)太學上舍釋褐官松溪令。
五世:林抃:穎長子,字叔過,淳熙十一年甲辰(1184年)特奏,官從事郎。林撝:穎次子,字季廉,號芹齋,紹興三十年庚辰(1160年)正奏,官將士郎,知端州,漳州,入太常少卿,朝請大夫,賜緋魚袋。
六世:晉之:抃之子,字明卿,慶元五年(1199年)正奏官宣教郎。
林昂:撝之侄,字敷卿,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正奏。
仲翼:撝之侄,字公輔,嘉熙間(1238年前后)特奏,官迪功郎。
七世:士瞻:穎曾孫,字沖飛,嘉定十年丁丑(1217年)特奏,官迪功郎。
士復:穎曾孫,字子安,淳祐間(1175年前后)特奏。
以上所錄僅就宋代而言,元明清之際,此支林氏進士舉人亦鵲起蟬聯。其事與狀元帽傳說不無巧合之處。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11廈門打造“文明行為示范街” 營造公共文明氛圍
- 2016-05-10惠安“六舉措”推進2016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6-05-10惠安抓47個項目促文明城市達標提升
- 2016-05-10鯉城區“四個一”全面提升職工文明素質
- 2016-05-10城廂區學校“快、準、細、穩”開展季節性安全文明工作
- 2016-05-09青年應強化自身“文明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