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洋山道教發源地名勝古跡景區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柯洋山天下幽”之譽,距離閩清縣城25公里、景區諸峰環繞,樹木茂盛,濃陰覆地,其中柯洋仙閣、獅公殿值得一看。
柯洋山的道教主廟柯洋仙閣始建于南宋,位于海拔千米大山之巔的閩清坂東鎮限頭村,由巨石壘砌,居高臨下,氣度非凡。現存的柯洋仙閣是清光緒年間重修建造的,閣頂“柯洋仙”三個大字,相傳是宋代道教南五祖(即南宗第五代掌門人。宋代,道教分為南方的金丹派(南宗)和北方的全真派(北宗))、閩清人白玉蟾題寫。這里蒼巖壁立,云霧繚繞。在陰雨天,柯洋仙閣五米之外白茫茫一片,整座山籠罩在迷離的云霧里,仿佛人間仙境。游人至此,如置身畫中,清代乾隆年間閩清知縣姚循義譽之為“空中樓閣、天然畫廊”。
柯洋仙閣很有來頭:相傳南宋時期,閩清六都平原(今天的坂東鎮)遭遇旱災,百姓邀請回鄉偶居的道教南五祖白玉蟾(原名葛長庚,祖籍閩清縣奉政鄉宣政里葛陂村,今閩清縣城附近)祈雨救災。白玉蟾遂帶領弟子在六都平原最高處的柯洋山眾峰之巔,筑壇祈雨,由于法術高明,祈雨成功。后人為感念他的恩德,將白玉蟾在柯洋眾峰之巔所筑祈雨高壇,改建成今日規模的柯洋仙閣。2006年夏天,東南亞最大的道教廟———馬來西亞沙撈越美里市蓮花山三清殿理事會主席鄭其向,訪問位于閩清坂東鎮鎮區的馬來西亞詩巫“新福州”港主黃乃裳故居時,得悉當地的柯洋仙閣緣由往事,深受啟悟,倡議興建柯洋仙閣景區進山水泥路并獨資鋪設景區內大小道路水泥路面,還修建了景區的歡迎門,拉近了柯洋仙閣與游客們的距離。
距柯洋仙閣三四公里處的獅公殿,也是個道教廟,建于明萬歷年間,供奉明朝中葉福州府“天師”鄭法敬。鄭法敬天師祖籍福建省閩侯縣大湖鄉坂頭村。據說他法力無邊,常為民消災去邪,保一方平安,得到福州府民間百姓的信仰和崇拜。登臨獅公殿之巔,縱目一望,你會感覺到四周峰巒林立,怪石崢嶸。這些山峰或雄踞如獸,或屹立如屏,或拔地如笏,或伸展如旗,撲朔迷離。據傳,殿后有一條深不見底的地道,可通往山腳的坂東平原,里面有很多文物和寶藏,暗道進出口明末清初被毀,現仍未找到暗道的進出口,暗道里的文物和寶藏從此下落不明。現在的獅公殿是后人在原址重建的。柯洋山還有四絕:糯米飯、野山茶、燉雞,泡菜。道家歷來重視服食養生,他們采擷山中的果實和藥物,用道家傳統秘方釀造的這四種特產,風味獨特。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24“海滄模式”志愿服務獲中央文明辦高度評價
- 2016-05-24上杭:完善垃圾治理機制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助力文明縣城創建
- 2016-05-24讓“農民工更有尊嚴”是城市應有的文明
- 2016-05-24三明市“三新”并舉 營造濃厚文明創建宣傳氛圍
- 2016-05-24永安市貢川中心小學舉行傳承文明硬筆書法賽
- 2016-05-24省委文明辦印發《關于公布參評第十三屆(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