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簪和鳳簪 彰顯出福州婦女對美麗和高尚的追求
龍鳳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富,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華夏子孫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標志。龍鳳文化也體現在首飾上。
福州與龍鳳文化結緣甚深。傳說福州老城的地形像條龍,屏山西麓是龍腰,此處的苔泉井是龍的舌頭,故又稱“龍舌井”,有“福州第一泉”之名。此外,還有烏龍江、白龍江、龍潭角等地名,無不與龍有關。又傳說玲瓏剔透、華貴無比的福州壽山田黃石,就是美麗的鳳凰所生的蛋變成的。迄今,福州還有“五鳳山”“鳳凰池”“鳳崗里”等美麗雋永的地名??梢哉f,福州是鳳凰棲息的地方。
福州先民崇拜龍鳳,在民俗活動中創造出許多吉祥圖案,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丹鳳朝陽、雙鳳和鳴、雙龍吐珠等,均離不開龍、鳳;同時,還制作出許多以龍鳳為主題的精美首飾。圖中所示,是民國初期福州婦女插戴的銀質鍍金的龍簪和鳳簪,長約8~12厘米,造型精美生動。龍的形態神氣、威武,是一身集蛇、魚、鱷、鹿、鷹等動物和云、雷、電、風等自然現象的神靈,“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興云雨,利萬物”“注雨以濟蒼生”。龍簪體現了龍所具有的無窮神武力量。鳳簪上的鳳凰羽毛美麗,飛動翩然,集中了雞、孔雀、鶴等佳鳥的長處,不愧是百鳥之王。無怪乎在鳳凰的羽毛上,古人看到了文字:首文曰德,翼文曰禮,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鳳凰是“德、禮、義、仁、信”諸德的化身。所以,鳳凰飛來,百鳥齊鳴,祥云繚繞,一派和諧的景象。這支鳳簪是神鳥鳳凰的再現。
龍、鳳是神武力量和仁德品質的體現,所以龍簪、鳳簪深受近代福州婦女的青睞。這些龍簪、鳳簪插戴在發髻中,平添了婦女的雍容尊貴,也彰顯出近代福州婦女對美麗、力量和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05-24“海滄模式”志愿服務獲中央文明辦高度評價
- 2016-05-24上杭:完善垃圾治理機制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助力文明縣城創建
- 2016-05-24讓“農民工更有尊嚴”是城市應有的文明
- 2016-05-24三明市“三新”并舉 營造濃厚文明創建宣傳氛圍
- 2016-05-24永安市貢川中心小學舉行傳承文明硬筆書法賽
- 2016-05-24省委文明辦印發《關于公布參評第十三屆(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