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杰地靈,自古崇尚讀書,博學之風盛行,自科舉制度實施以來,歷代福州人參加科舉考試,成就斐然者不可勝數。古代民間曾流傳一句俗語:杭州出美女,福州出道臺,意思就是福州人會讀書,通過科舉考試躍上龍門。
話說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當時的高宗皇帝喜歡瀏覽科舉考試的試卷。這一年殿試后,當他閱覽考生試卷時,被文中的一副對聯吸引住了。這副對聯寫道:“蔥嶺金堤,不日復廣輪之土;泰山玉牒,何時清封禪之塵。”高宗見后十分喜愛,御筆一揮親自書寫,并命人貼在大殿的墻壁上,以便時時觀覽品味。開榜之日,高中進士的考生們入殿接受皇帝召見,并揭榜宣布排名。當唱名的官員讀到“福州考生陳修”時,只見一位考生顫巍巍地應聲進前一步。唱名官員見到他不禁一愣,追問了一句:“你便是陳修?”這位考生高聲吟詠他在試卷中的那副對聯,情緒激昂禁不住淚流滿面。高宗皇帝聽到他所吟詠的正是自己喜愛并書寫的那副對聯,不禁多看了他一眼,但見他白發蒼蒼老態龍鐘,滿面凄涼老淚縱橫。于是高宗皇帝開口詢問他的年齡。這位高齡考生畢恭畢敬地應答:“73歲。”高宗皇帝一聽此言大為震撼,接著問:“卿有幾子?”此時這位陳修面露羞怯,赧然回答:“尚未婚娶。”這一問一答之間竟勾起了高宗皇帝的極大同情和感嘆,于是他當即令手下在后宮中選了一位時年30歲還未出閣的宮女施氏,由高宗做媒許配給這位高齡進士陳修,同時高宗皇帝還賜予一份頗為豐厚的嫁妝。
陳修高中進士后曾任文林郎,至于他的字號及簡歷,在各種史書上著墨不多,鮮有介紹,但是他與高宗皇帝的這段故事倒是被史籍大書特書,成為古代科舉考試的一大軼事。有人為此寫了兩句打油詩: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古人曾有詩云:“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當時科舉考試十分不易,五十歲能考上進士還算是年輕的。而我們這位福州的鄉親年屆七旬方才高登金榜,這在中國科舉歷史上亦屬罕見。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