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洪塘在福州洪山橋以西,舊屬侯官縣,今隸倉山區。唐建中元年(780年)福建觀察使常袞寫有一首兒歌:“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何時回家園?”這里的“洪塘”俗稱“上洪塘”。清《榕城考古略》說:“洪塘之山皆曰洪山。”這個“洪山”應該在洪山橋的西邊,包括東岐山、西山、云程山和妙峰山等,不是現在洪山橋東邊的洪山鎮。洪山橋下的江叫“洪江”。西邊舊有洪山寺,謝肇淛有《洪山寺》詩曰:“山下洪江江上村,江云山靄共黃昏。早潮歸去暮潮到,一片寒聲繞寺門。”今洪山寺已經不在。云程山和妙峰山最為著名。云程俗稱“瓦埕”,山之右麓有石塔,形似文筆,主文運之象。果然在明代,云程鄉人科甲蟬聯,進士就有副使林玭、御史林珣、參議林文纘、僉事林璧等人。妙峰山上有妙峰寺,宋天圣間建,境極幽曠。古有妙峰山十景:仙人坪、斂跡寮、回龍井、三笑石、相見峰、棋盤石、寒山巖、鳳朝巒、曬云崗、跨虹嶺等。妙峰山下舊有石倉園,為明曹學佺別業。曹學佺為洪塘人,進士出身,累官禮部尚書,自題石倉園二十景曰:浮山堂、石橋、臨賦閣、春草亭、渚江亭、長至臺、石君、石倉、聽泉閣、夜光堂、梵高閣、淼軒、梅花館、林亭、澗室、荔枝閣、碧泉庵、竹醉亭、琴書社、南池等。吟詠妙峰山和石倉園的詩詞很多,如明林炫的《妙峰》:“洪塘江上妙峰高,古剎棲云紫翠重。巖石驅車時拂燕,松蘿把酒忽聞鐘。天邊有客曾騎鳳,海畔何人見臥龍。十七年前聯句在,山樓如夢嘆萍蹤。”洪塘之西為洪塘江,江心有金山塔寺。有聞名遐邇的“金山八景”: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云程石塔、岊山風帆、環峰夜月、旗麓斜陽。
下洪塘在閩江下游的馬尾區亭江鎮,古屬閩縣江右里,附近有鳳洋山、嬰臺山、磐石山等勝景。此地多為鄭姓和林姓。鄭姓為宋長樂狀元鄭性之的后裔。據《福州姓氏志》說,性之生子德起。德起遷洪塘瓦埕,生子鄭寅、鄭宣。鄭宣生懿介。懿介生晨良、景良。元至順二年(1331年),懿介與子晨良遷穆源超乾。鄭景良仍在瓦埕繁衍生息。明嘉靖時(1522-1560年),景良的八世孫鄭旺由瓦埕遷江右里洪塘村。這個“洪塘”俗稱“下洪塘”。可能是鄭旺不忘故鄉的緣故,所以也稱為“洪塘”,實有“上洪塘”和“下洪塘”之別。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26德化縣婦聯開展“生態文明 綠色行動”環保宣傳活動
- 2016-05-26鯉城區委文明辦主任帶隊走訪慰問轄區困難美德少年
- 2016-05-26市民文明禮儀讀本 - 上班禮儀
- 2016-05-26邵武市召開2015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測評反饋會
- 2016-05-26德化縣委文明辦“三重視”加強文明村創建工作
- 2016-05-26交通不文明行為添堵 駕駛員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