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魯(1877-1947),字曙青,號叔欽,福建長樂人,中國著名的天文學家。
1905年,高魯在福建馬尾船政學堂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入讀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1909年獲工科博士學位。早年追隨孫中山在法國參加同盟會,回國后任南京臨時政府秘書、教育部長、中國駐法國公使等職。高魯為中國近現代天文事業尤其是對天文氣象科學普及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中國天文史上創下了八個第一:中央觀象臺創始人、首任臺長;中國天文學會發起人,首任會長;提議建造中國紫金山天文臺的第一人;中國第一臺中文打字機發明人;編制以立春為歲首的《立春歷書》第一人;測定北京經緯度第一人;將天象儀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把愛因斯坦相對論翻譯成中文的第一人。
追隨孫文反對帝制
1909年,孫中山赴法國巴黎組織同盟會分支機構,正在比利時留學的高魯得知后,發動比利時留學生加入同盟會。1911年,高魯結束了六年留學生涯,隨孫中山回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任大總統,高魯任臨時政府秘書兼內務部疆理司司長。高魯與時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一起北上,接收清廷的欽天監,組建中央觀象臺。
1912年(民國元年),高魯改任中央觀象臺臺長。他參照當時歐洲天文和氣象研究機構的體制和經驗,對原欽天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提出籌建大型現代化天文臺的規劃。
1913年,高魯赴日本考察講學,回國后,致力于北京天文臺的籌建工作,正確測定北京經緯度,以中央觀象臺名義頒發國際通用按月份排定歷書,為中國天文氣象研究奠定基礎。
孫中山在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的當晚,采納高魯的建議,簽署了歷法改革的《改用陽歷令》,中國開始了陽歷紀年。
1915年冬,袁世凱密謀竊國稱帝,高魯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在歷書卷首印“洪憲帝像”。袁世凱稱帝后,令教育部中央觀象臺趕印來年有洪憲年號的歷書。高魯以五年歷書已頒發為由拒之,并告訴教育部:民國五年歷書已印,并已分發各省,只有一個月時間,印這么多歷本,應付不及。教育部總長張仲仁約高魯商談說:教育部領到一萬元印刷費,不能不想辦法敷衍。因張仲仁亦反對帝制,他們商定,歷書內容絕不更改,僅第一行變易數字,卷首不印“洪憲帝像”。中央觀象臺代印歷書精裝本一百冊,僅供京內最高機關使用。高魯同時主張印而不發,以觀其變。是年三月,袁氏被迫取消帝制,這批歷書未頒發,全部送教育部燒毀。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26德化縣婦聯開展“生態文明 綠色行動”環保宣傳活動
- 2016-05-26鯉城區委文明辦主任帶隊走訪慰問轄區困難美德少年
- 2016-05-26市民文明禮儀讀本 - 上班禮儀
- 2016-05-26邵武市召開2015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測評反饋會
- 2016-05-26德化縣委文明辦“三重視”加強文明村創建工作
- 2016-05-26交通不文明行為添堵 駕駛員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