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期間,我國各地民間都舉行各種各樣的文化娛樂活動,其中最熱鬧的要算是傳統的踩街與廟會了。
踩街與廟會雖同屬節日活動,但前者系流動化裝游行性質。我省以閩南、莆仙、福州為最紅火,如今三明、龍巖、寧德等地也時興起來。
莆田、仙游一帶,早在800多年前的宋代,就流行這種活動,當時叫“社行”。著名詩人劉克莊就吟有《觀社行》詩:“鮮妝袨服出空巷,鈿車繡轂來塞途。”“漸覺風俗侔徽衢,一國若狂孰醉醒”的狂歡場面,而節目中又以歷史題材的劇目為主。
漳州地區的“踩街”古稱“鬧傘”。據《平和縣志》卷十“風土”載:“剪彩為花,備極工巧,別有行樂善歌曲者,自為隊伍,張燈如雨蓋,歌舞以行,謂之‘鬧傘’。”而泉州的踩街除了規模大外,內容尤為豐富,其中“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等為其他地方所罕見。如今我省五大劇種之一的高甲戲,就是由明代末年泉州地區迎神賽會,沿街游行的化妝演唱而逐漸孕育發展而成的。
廟會則是在固定的地點舉行。它又稱“廟市”。舊時在寺廟里或附近舉行定期集市,香客云集,攤販排列。清代《燕京歲時記·過會》中載:“耍獅子之類,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廟會等,隨地演唱。”由于北京是我國的古都,廟會活動特別熱鬧,如今的地壇廟會每年舉行,吸引許多中外來賓與游客。
廟會的時間一般在春節到元宵期間,但各地又有所不同。浙江嘉善地區在農歷二月初八,三都地區在農歷二月十五,麗水地區在三月初三,盤山地區在六月初六,海寧地區在九月初九。河南省登封曾是武則天巡視過的地方,每年廟會舉行兩次。一次在三月初十,一次在十月初十。屆時南北進香者紛至沓來,既是游覽嵩山中岳廟的大好時期,又是商品集市交易。其間在廣場草坪上搭蓋臨時戲臺,供劇團演出節令節目,有的地方還搭蓋兩三座草臺,作為賽臺,鏗鏘的鑼鼓,高亢的唱腔,給廟會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自從改革開放后,政府開始重視民間節日的傳統文化活動,除了北京的地壇廟會外,上海的城隍廟以及四川的豐都、湖南等地的廟會也十分熱鬧。福州過去的城隍廟的廟會、東岳泰山廟的廟會也都十分有名。
廟會實際上是一種娛神娛人、人神同樂的一種民俗活動。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26德化縣婦聯開展“生態文明 綠色行動”環保宣傳活動
- 2016-05-26鯉城區委文明辦主任帶隊走訪慰問轄區困難美德少年
- 2016-05-26市民文明禮儀讀本 - 上班禮儀
- 2016-05-26邵武市召開2015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測評反饋會
- 2016-05-26德化縣委文明辦“三重視”加強文明村創建工作
- 2016-05-26交通不文明行為添堵 駕駛員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