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23日訊 今年12月28日是古田會議勝利召開80周年。古田會議在中共黨史和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也是美術界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選題。
《古田會議》人物傳神
談及古田會議選題的繪畫作品,首先要提到的是創作于1972年、出自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著名畫家何孔德筆下的《古田會議》油畫。這幅具有史詩性質的美術作品,其影響面、深刻度在黨史和軍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油畫《古田會議》以既莊嚴肅穆又輕松愉快的畫面氛圍,寓意了會議的非同凡響;同時,也深刻揭示了在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自覺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條真正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引領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光輝道路。畫面再現了古田會議召開的一個歷史片段,畫家構圖時將主席臺推至中景,把描繪的重點放在前景和中景聽報告的代表身上,會場氣氛十分活躍,代表們神情專注,反應熱烈。毛澤東同志雖然著筆不多,神態卻表現得非常傳神,主席臺上他叉著腰,炯炯有神的眼中透露出對未來的自信。紅布會標下,馬克思、列寧的畫像逼真傳神。有幾位代表的形象刻畫得尤其成功,特別是畫面還成功地刻畫了坐在用土磚臨時搭建的矮凳上的朱德和陳毅形象。此外,右側前景全副武裝坐在背包上的戰士,畫家曾對他們的形象作過專門的獨幅寫生,對他們的姿態、神情以及處理方式均經過反復推敲。作品藝術語言生動統一,將領袖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傳達得非常出色。
《古田光輝染層林》寓意深刻
關于古田會議,還有一幅名作,就是北京畫家王路于1972年創作的油畫《古田光輝染層林》。
197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主持下,請來部分畫家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相關作品,王路的《古田光輝染層林》是為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創作的。
王路作為一位以風景創作為主的油畫家,尤其喜歡畫大山,層巒疊嶂,萬韌高峰,氣勢浩瀚。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他的美院畢業作品就是一幅唯美的風景畫《白洋淀上》,艾中信先生評價王路的作品能夠兼取東方畫的深遠法和西方畫的平遠法,并把焦點透視與散點透視結合起來,互為補充,既掌握住山川脈絡的節奏,充分反映出大自然的寥廓,又富于空間層次,使人感到意遠境切。
但古田會議舊址不同于一般的風景畫,王路在創作時十分巧妙地調動油畫色彩豐富、畫面恢宏的特點來描繪:當年舉行古田會議的地方,是一所舊式鄉村院落,要是如實描繪,就不可能顯示這一革命紀念地的偉大崇高光輝神圣,而在這幅畫中,畫面正中是紅楓蒼松簇擁著的院落,房屋上面豎立著“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紅色大字,院落周圍是飄揚的紅旗和前來瞻仰革命圣地的群眾,前景是正在金色的田野里收割稻谷的人們。畫家通過屋后山林和遠處群山的渲染,襯托出這一座房屋的鮮麗明朗,建筑物的絕對對稱、豐收季節的溫暖色調、高大挺拔的松樹、云霧繚繞的群山……這在當時都是具有特定寓意的符號。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