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閩侯縣南嶼鎮的水西林,至今仍完好地保留著古街風韻。行走在這條充滿古意的老街上,好像在和歷史對話。
林春澤故居,是閩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有些殘破,仍可以看出當年的氣勢:大門朝東,兩面是紅磚八字墻,廊上青石鼓列左右,屋頂飛檐翹角,四面是風火墻。大門的楹聯曰:三世瓊林第,六朝大老家。把林春澤身歷六朝、父子孫三人都是進士出身,蒙皇恩賜瓊林宴的歷史告訴了我們。插屏門上方“六朝老大”的橫匾是兵部尚書趙彥書寫的。回廊兩邊是廂房,過天井,登石級,到大廳,正中掛有橫匾“碧喦堂”,蒼勁有力,是林春澤三子林應起的墨跡,可惜,楹聯和匾都毀于“文革”,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重新寫的。步入后廳堂,穿過天井,是二座出廊六柱兩層木結構樓,名“玉音樓”。相傳,二十三世林西維,明末長期居住“玉音樓”,留發不剃,長達十二年不下樓,晝夜著述,終成《耕稼集》十一卷。此樓坐東朝西,左右各有四間,樓前是一排窗戶,推窗遠眺,田疇農舍樹林盡展眼前。
當然,鄉賢祠也值得一看。它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為三進院落,面積389平方米。正門上方石刻橫匾“旗峰林公祠”,橫匾上方是石刻直匾“奉旨祀典”。進大門過天井,正中六扇門上方是橫匾“祖烈孫謀”,大柱的楹聯曰:“茂林垂蔭遠宋經略甲科濟美,錦水浚源長明司空金紫重光。”側壁也有楹聯。左側壁掛有抗倭名將戚繼光“賀千歲翁林先生序”全文,八百余字。二進天井正中建有“過道亭”,兩邊排列朱漆金字執事牌各七面,上面寫的是林春澤父子孫三人曾任過的官職。大廳龕閣是林春澤父子孫三人的坐像,身穿明朝官服,神態自然。龕閣上方掛有林春澤83歲時的手書“翠旗衍秀”,長3米,寬0.95米的橫匾。四個大字渾厚端莊,十分珍貴。
最吸引人眼光的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人瑞坊”,是地方官為林春澤百歲而建,至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因年代久遠,此坊曾于“文革”期間倒塌,僅存遺址。1992年依照原坊格局重建,占地面積54平方米。坊為四扇,每扇三柱落。其中,中扇高9米,邊扇高6米。坊重檐盔頂,黃色琉璃瓦鋪頂,頂端翹角處飾有雙龍戲珠造型,十分逼真。全坊用紫紅色油漆,有的地方雕花鏤金,坊頂前后四角八只懸針雕刻三國武將,雕工精細,神態逼真,藝術價值很高。坊的正面有兩塊橫匾,一是“人瑞坊”,一是“三世重宴瓊林”。大柱的楹聯曰:“翠旗衍秀鑄成北嶼千秋勝境,人瑞遺風垂范西林百世流芳”。邊柱聯曰:“江左累世多顯宦,水西歷代盛名人。”讀罷,讓有感受到水西林的厚重的歷史。把“人瑞坊”當成水西林的標志,當不為過。
水西林附近的太平山,海拔不及200米,山上蒼松翠柏眾多,奇石崢嶸,天然巧成,十分有趣。山巔有一巨石高丈余,狀似蟾蜍。石上有仙人足跡,相傳昔有二仙人在此對弈,鄉人稱之為“仙人石”。巨石邊刻有“旗山第一峰”。
離開古韻十足的水西林,才走不遠,南嶼鎮熱鬧的場面又把我帶回了現實。我想,正是因為有了水西林的厚重歷史,才有了今天南嶼鎮的繁榮,歷史正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31泉州市委文明辦領導到泉港區慰問困難美德少年
- 2016-05-31湖里街道“五到位”加強塘邊市容綜合整治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 2016-05-31鼓樓區召開5月份文明城市建設測評工作部署會
- 2016-05-31永安市文明創建新亮點 “步出健康群”徒友數百人
- 2016-05-31文明創建暗訪團分赴廈6區捕捉不文明鏡頭:綠地被占用 店招有點亂
- 2016-05-31讓文明播灑在園區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