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烏山天皇嶺南側,過去有一條小弄,叫“賣雞弄”。小弄幾十米長,二米寬,不到十戶人家。
據說,過去,古田人養的雞比較出名,福州城里人喜歡吃。那時,古田屬福州,是十邑之一。
當年古田人把雞運到福州城里賣,多在南門兜附近歇腳,找到這個小弄民居作為雞棧,比較便宜和方便。人們就把這個弄子叫“賣雞弄”。
后來,古田人把雞棧移到臺江三保的萬侯路。萬侯路,當地口語俗稱“萬頭街”,現在是乃裳路。這里原有閩清會館,為紀念僑領閩清人黃乃裳,改路名。
賣雞弄的來由,許多人不知道。但賣雞弄的出名,卻與現代一位福州名人有關。
1913年5月4日,胡也頻出生在烏山賣雞弄4號。胡也頻是歷史上著名的“左聯”五烈士之一。“左聯”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五位左翼革命作家。1931年2月7日,他們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上海龍華。魯迅因此先后寫下《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為了忘卻的紀念》等文章。
后來,這里作為胡也頻故居,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胡也頻在烏山賣雞弄4號度過了少年時期,與烏山結下了不解之緣。1927年10月,胡也頻發表在北京《晨報副刊》的小說《登高》,便是描寫烏山登高的福州民俗和風情。從賣雞弄故居后門“石階的開始到最高的一級,共一百二十層,那兩旁的狗尾草、爬山藤、貓眼菊、日來睡,以及別種不知名的野花和野草……”
胡也頻17歲時離開福州,赴上海求學。而后參加革命文藝活動,包括在北京辦《民眾文藝周刊》,在上海辦紅黑出版社等。1928年,他曾回福州。
他和丁玲結為伉儷,生了兒子蔣祖林。20世紀80年代丁玲曾來看胡也頻故居。為紀念胡也頻,寫了《胡也頻》、《也頻與革命》等。
胡也頻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時,季羨林是他的學生。胡也頻積極宣傳現代文藝,也就是普羅文學。季羨林曾寫過一篇《現代文藝的使命》,得到胡也頻的肯定,想在自己籌辦的雜志上發表。由于胡也頻不久遇難,此事才沒有結果。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31泉州市委文明辦領導到泉港區慰問困難美德少年
- 2016-05-31湖里街道“五到位”加強塘邊市容綜合整治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 2016-05-31鼓樓區召開5月份文明城市建設測評工作部署會
- 2016-05-31永安市文明創建新亮點 “步出健康群”徒友數百人
- 2016-05-31文明創建暗訪團分赴廈6區捕捉不文明鏡頭:綠地被占用 店招有點亂
- 2016-05-31讓文明播灑在園區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