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亭雄踞于玉泉山麓,又稱武圣殿,供奉武圣關公。門樓、武圣殿、玉皇閣,依山層疊而建,巍峨壯觀。正門楹聯,“漢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迎面門樓上“浩氣橫空”的題匾,筆跡遒勁,氣勢磅礴。邊門門額題寫“剛毅”、“忠誠”,高度概括關公一生忠義的性格。門庭開闊,居高臨下,石階蜿蜒,盤旋而上。舉目遠眺,敖江流水,浩浩蕩蕩。正門石屏刻“浩氣薄天”、“光昭日月”,飾以雙龍搶珠、鳳凰牡丹浮雕,精美絕倫。繞過屏風,天井內花草芳芬。回廊墻上鑲青石壁畫,再現“桃源結義”、“單刀赴會”等場景。
過回廊,登武圣正殿。殿廳藻井,斗拱穿插。正中是“關公夜讀春秋”造像。關公端坐,身著龍袍,面如紅棗,眉似巨蠶。紅燭高照,左手捧書,右手捋須,神情專注,氣宇軒昂,令人肅然起敬。關平捧印、周倉執刀,分立兩側。香煙繚繞,遙想關公當年,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戰群雄,輔佐劉備開創蜀漢政權,可謂忠心耿耿,義薄云天。
玉泉山關公亭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僧人釋奇音募建,原稱談空亭。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縣蘇渭生重修,祀關帝,改稱武圣殿。民國初,邑武舉人孫壽人住武圣殿,習武練拳,并于殿前右側新添曲水流觴石。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玉山聽泉,飲酒賦詩,傳為韻事。
關帝是海峽兩岸共同的信仰,玉泉山關公亭又是連接海峽兩岸信眾的橋梁。臺灣省板橋市圣仁宮謝昆山先生仰慕關公,多次組團進香朝拜。1990年,他捐資改建玉泉山關公亭,新建玉泉閣。臺北市連江縣同鄉會張榮春先生登臨關公亭,也有 “故園風物無限好,游子情懷慨萬年”等詩句。
關公亭又是連江縣革命圣地。1929年10月10日,中共福州市委特派員在此秘密召開中共第一次代表會議。關公的精神激勵著英勇的革命志士,在這里,選舉產生中共連江特別支部,作出武裝暴動的決議,拉開了連江革命的序幕。關公亭旁建紀念亭,立紀念碑。關公亭于198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5-31泉州市委文明辦領導到泉港區慰問困難美德少年
- 2016-05-31湖里街道“五到位”加強塘邊市容綜合整治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 2016-05-31鼓樓區召開5月份文明城市建設測評工作部署會
- 2016-05-31永安市文明創建新亮點 “步出健康群”徒友數百人
- 2016-05-31文明創建暗訪團分赴廈6區捕捉不文明鏡頭:綠地被占用 店招有點亂
- 2016-05-31讓文明播灑在園區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