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延安”續寫華章
閩東蘇區紀念碑
柏柱洋的紅軍井
落戶柏柱洋的鳥巢式生態農業
東南網6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國萍 通訊員 郭雅明 鄭祖輝 丁立凡)
柏柱洋,位于福安市溪柄鎮,被譽為“閩東延安”。由于地理位置優越,群眾基礎雄厚,自1933年冬起,柏柱洋逐漸成為閩東地區革命斗爭的中心。1934年初春,曾志、詹如柏在這里主持培訓土改干部,進行分田試驗。6月,中共福安中心縣委和連江縣委在這里召開聯席會議,成立中共閩東臨時特委。隨后,閩東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正式成立了閩東蘇維埃政府。
1988年7月25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上任伊始,輕車簡從,直奔柏柱洋,在斗面村閩東蘇維埃政府舊址,他動情地說:“閩東過去是革命老區,為革命做出了很大犧牲。”他囑咐當地鎮村干部,老區革命精神是脫貧致富的強大精神支柱,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讓老區人民盡快走上致富路。
6月11日,記者沿著柏柱洋新拓寬的“紅色旅游公路”行經立峰、榕頭、立新、山下、三村、斗面、樓下等村,這些曾經戰火紛飛的地方,如今“紅”“綠”輝映,一派朝氣蓬勃、百業興旺的新農村景象。
斗面村80后村委會主任林連發,一大早就帶著村民修路開山種金橘,規劃著紅色采摘游;柏柱洋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里,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劉錕,通過電商賣蔬菜,正在“鳥巢”蔬菜大棚里和工人加班加點采摘水果黃瓜;樓下村投入300多萬元修繕清末古民居建筑群,吸引了八方來客……
曾經為中國革命做出卓越貢獻和偉大犧牲的柏柱洋人民正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精神,依照特色產業發展、打造紅色旅游生態型新鎮的思路,重塑產業形態,摸索綠色發展的小康之路。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06-23省文明委近日印發《規范省級文明單位文明獎金發放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 2016-06-22泉港區成立首個文明交通安全勸導站
- 2016-06-22梅列區舉辦社區廣場舞大賽 “為文明點贊”
- 2016-06-22建寧:“為文明點贊”百人廣場舞 舞出別樣精彩
- 2016-06-22廈門市召開“門前三包”文明示范街現場會暨媒體點評會
- 2016-06-22武平縣開展“不文明行為大家談”評論有獎征文比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