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東南網7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通訊員 陳振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后,1934年秋至1937年秋留在福建、廣東兩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三年游擊戰爭。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紅軍獨立第3團等武裝約400人,在福建省南部的(南)靖(平)和(漳)浦地區堅持斗爭。紅3團大部與到閩南活動的閩西紅軍第9團會師,開辟了云(霄)(平)和詔(安)游擊根據地,保存了有生力量。
1936年初,閩粵邊特委將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抗日軍,并于6月組成600余人的人民抗日義勇軍。9月,紅軍和游擊隊集中兵力,襲占云霄縣城,打破國民黨粵軍1個師的“清剿”。至年底,“靖和浦”“云和詔”“潮澄饒”游擊根據地連成一片。1937年6月,閩粵邊特委代理書記何鳴同國民黨粵軍談判達成合作抗日協議后,放松革命警惕,于7月16日將閩南抗日軍800余人帶進漳浦城,被背信棄義的國民黨粵軍全部繳械(史稱“漳浦事件”),其中100余人由特委常委何浚重新組成紅3團,繼續堅持斗爭。1937年底,閩粵邊紅軍和游擊隊又發展到300余人。隨后,部隊赴閩西龍巖縣白土集中,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第4團第1營,奔赴抗日前線。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07-06晉江市以微信自媒體推動網絡文明傳播
- 2016-07-06漳州啟動"花樣漳州 文明旅游"活動暨創建文明旅游示范點
- 2016-07-06德化縣四措并舉探索文明長效管理機制
- 2016-07-06“福建省委文明辦”官方微信公眾號改版上線
- 2016-07-06“福建省委文明辦”官方微信公眾號改版上線
- 2016-07-05馬尾區召開創建文明城區工作動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