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史志”徐鶴蘋:追尋閩都方言中的古中原文化之風
【人物名片】
徐鶴蘋,福州文史專家,原市文化局藝術科科長、原市曲協主席,原福州閩劇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從事藝術研究及文化藝術集成、志書等編篡工作。
他祖籍蘇州,1942年出身于上海,10歲跟隨父親遷居福州。因先天視力不好未能參加高考,但卻因成績優異,學校讓他留校當輔導員。而后,他又被調到福州市文化局從事閩劇劇本創作,一干就是51年。他說自己的事業軌跡主要在劇作家、文化管理者、志書研究專家三種身份中輪轉。
【代表作品】
自1961年以來,先后創作、改編20多出閩劇劇本。其中為主創作的《洪武鞭侯》于1982年7期《劇本》發表;與人合作的電視連續劇《馬江之戰》由福州市人民政府與福建電視臺于1992年聯合攝制,在中央、福建電視臺播出;創作的相聲、小演唱等作品,在市電臺播出或省市劇團演出;組織、輔導的《荔枝問題》、《喜報傳來之后》、《鎖》、《丹青魂》、《天鵝宴》等,先后獲省級、國家級獎項,并在省級、國家級刊物發表;1990年獲中共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
撰寫戲曲、曲藝論文數十篇,其中《福州市閩劇藝術狀況及其振興問題的探討》獲1990年福建省文化重點課題調研成果獎;編著《閩劇藝術散論》(副主編)《閩劇傳統音樂匯編》(常務副主編)《福州市志、文化志》(主編)《福州市文化志》(主編)《福州傳統民間舞蹈》(主編)《福州世家》(與曾意丹合作)《閩劇簡史》(與王宇、陳桑合作)等,參與《中國曲藝志福建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福建卷》等一系列文化志書集成的撰稿與編撰,2000年獲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頒發的文藝集成志書優秀編審工作獎,2005年獲省文化廳文藝志書編纂工作表彰。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07-25全省氣象系統召開2016年度文明創建工作會議
- 2016-07-25福州市文明辦領導到閩清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 2016-07-25三明市委文明辦主任張建林調研沙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