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
和諧鄰里節年年豐富提升,成全廈門人的節日
廈門榮獲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后,如何鞏固文明創建的成果,常態化、不間斷地對市民進行道德宣傳教育,成為我市文明創建的一項重要任務。傳統的說教宣傳人們很難接受,而鄰里節用多樣化、互動性強的活動,能寓教于樂地讓市民接受教育。一年又一年,隨著創建工作、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化拓展,和諧鄰里節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提升。從一開始的文明城市創建應知應會、公民道德建設,又延伸到市民傳統的節日主題活動、道德模范故事匯的宣傳、社區共同精神的培育。
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
前幾屆和諧鄰里節都是端午前后啟動,中秋節前后閉幕。端午節和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佳節,連續多年開幕式舉行包粽子比賽成為了一種傳統,來自各個社區的粽子達人們登臺獻藝,或是創意粽子,或是最快包粽子能手,粽味飄香,鄰里的深情也隨著香味飄進了市民的心理。每一年的包粽子活動也在不斷地創新,在去年的啟動儀式上,除了包粽子的活動,市民還回歸傳統親手制作香囊。而閉幕式又是廈門人最重視的中秋佳節,一輪明月,一份薄餅,把廈門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賦予和諧鄰里節特殊的意義。
道德模范事跡宣傳
從第五屆和諧鄰里節開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走進了社區。從道德模范走進社區講故事,到讓文藝工作者通過快板、相聲、荷葉說唱、答嘴鼓等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將本土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和典型事例展現給觀眾,主辦方不斷創新宣傳模式,既讓道德之風拂煦社區,又讓市民感受傳統曲藝的藝術之美。
道德模范故事匯巡演也成為和諧鄰里節的一個固定項目,每一年都講述不同的道德模范故事,其實道德模范就是市民的身邊人,曲藝的演繹讓他們的精神深入社區,深入人心。
培育社區共同精神
鄰里節不是主辦方的鄰里節,而是屬于市民、屬于廈門的鄰里節。走進社區的活動由原本的主辦方牽頭組織,到社區居民自己策劃自己組織,為了這場屬于自己的盛宴獻計獻策、共謀共建,潛移默化地培育社區精神。
在鄰里節開展過程中,不僅市民自導自演,許多機構、專家、名醫、名師都跟著和諧鄰里節走進社區,共育文明新風,合力推動和諧、美麗、文明的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