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鄰里節讓居民們走出家門
?
和諧鄰里節給了居民們展示才能的舞臺。
從2007年至今,廈門市和諧鄰里節已走過了9個年頭,今年將迎來第十屆。過去9年,和諧鄰里節對城市溫情的催化作用是立竿見影的,還曾吸引美國《世界日報》記者及專欄作家吳玲瑤女士來參觀,她感嘆:“美國的社區是比鄰若天涯,廈門的社區是天涯若比鄰。”
和諧鄰里節何以擁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帶您一起回顧鄰里節走過的路。
【影響】
和諧鄰里節成廈門新名片
孫紅雷、黃磊等明星點贊
2007年4月至6月舉辦的廈門市首屆“和諧鄰里節”活動,進一步拉近了鄰里間的距離,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第二屆“和諧鄰里節”又推出了九大活動,舉辦成了整個廈門市的鄰里大聯歡。到第三屆,“和諧鄰里節”已經走出廈門,影響了整個閩南,成為廈門文明、富足、優雅的一張新名片。
要說“和諧鄰里節”起到了什么樣的效果,并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卻在不經意間迸發出強大的能量,因為它是潤物細無聲的。黃磊迷路,小男孩熱心指路;孫紅雷找不到家人,女生幫打電話、指路、還拿錢給他坐公交車——6月26日晚東方衛視播放的一檔大型原創勵志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讓廈門人著實火了一把,全國觀眾、網友再一次感受到廈門這座城市的溫暖與迷人。廈門人的文明氣質已經深入骨子里,市民的道德水平、行為規范的提升,其實就是和諧鄰里節影響力的衡量和佐證。
【緣起】
創建要惠民也要靠民
2005年,廈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得到了市民積極配合,當時入戶調查,市民給廈門打了高分。從那時起,市委文明辦更感到創建要惠民,創建也要靠民,需要通過加大創建宣傳、架起市民與文明城市的參與平臺。廈門是個開放的城市,但是在很多新樓盤,鄰里互不相識,因此需要一個平臺,通過活動發動大家走到一起,并開展道德教育。
“和諧鄰里”在廈門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思明區下沃社區就推出“十代三幫”鄰里互助活動;2006年,鼓浪嶼在全市率先舉辦“和諧鄰里日”活動。在這樣的基礎上,市委文明辦與廈門晚報社共謀劃,創辦一個屬于廈門人的鄰里節,每年如期開展,打造成品牌,讓市民走出家門,在社區建立起“熟人社會”,共建和諧鄰里。
【內涵】
和諧鄰里節年年豐富提升,成全廈門人的節日
廈門榮獲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后,如何鞏固文明創建的成果,常態化、不間斷地對市民進行道德宣傳教育,成為我市文明創建的一項重要任務。傳統的說教宣傳人們很難接受,而鄰里節用多樣化、互動性強的活動,能寓教于樂地讓市民接受教育。一年又一年,隨著創建工作、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化拓展,和諧鄰里節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提升。從一開始的文明城市創建應知應會、公民道德建設,又延伸到市民傳統的節日主題活動、道德模范故事匯的宣傳、社區共同精神的培育。
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
前幾屆和諧鄰里節都是端午前后啟動,中秋節前后閉幕。端午節和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佳節,連續多年開幕式舉行包粽子比賽成為了一種傳統,來自各個社區的粽子達人們登臺獻藝,或是創意粽子,或是最快包粽子能手,粽味飄香,鄰里的深情也隨著香味飄進了市民的心理。每一年的包粽子活動也在不斷地創新,在去年的啟動儀式上,除了包粽子的活動,市民還回歸傳統親手制作香囊。而閉幕式又是廈門人最重視的中秋佳節,一輪明月,一份薄餅,把廈門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賦予和諧鄰里節特殊的意義。
道德模范事跡宣傳
從第五屆和諧鄰里節開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走進了社區。從道德模范走進社區講故事,到讓文藝工作者通過快板、相聲、荷葉說唱、答嘴鼓等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將本土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和典型事例展現給觀眾,主辦方不斷創新宣傳模式,既讓道德之風拂煦社區,又讓市民感受傳統曲藝的藝術之美。
道德模范故事匯巡演也成為和諧鄰里節的一個固定項目,每一年都講述不同的道德模范故事,其實道德模范就是市民的身邊人,曲藝的演繹讓他們的精神深入社區,深入人心。
培育社區共同精神
鄰里節不是主辦方的鄰里節,而是屬于市民、屬于廈門的鄰里節。走進社區的活動由原本的主辦方牽頭組織,到社區居民自己策劃自己組織,為了這場屬于自己的盛宴獻計獻策、共謀共建,潛移默化地培育社區精神。
在鄰里節開展過程中,不僅市民自導自演,許多機構、專家、名醫、名師都跟著和諧鄰里節走進社區,共育文明新風,合力推動和諧、美麗、文明的和諧社區。
【展望】
從主導到推動
角色轉變更有生命力
融入社區、融入百姓,活動才有生命力。和諧鄰里節正是這樣的一個活動,一路走過了9年。
它是社區文化活動的一個平臺。每個社區都有一些隊伍,舞蹈隊、腰鼓隊、太極拳隊、廣場舞隊……和諧鄰里節正是給了社區居民一個展示才藝、給了社區展示文化的平臺,在這里居民們還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此外,鄰里節也從原來的以島內為主,到島內外遍地開花,除了高檔社區、成熟社區,也到老城區、到城中村,甚至到島外,送文化下鄉。
和諧鄰里節走進社區開展很多活動,如家庭才藝比賽、廚藝比賽等,金尚社區的睦鄰卡,更是讓小區志趣相投但互相不認識的居民成為了好朋友。
和諧鄰里節也在逐漸轉變它的角色。從一開始的主辦方、承辦方組織活動,到后來居民群眾走上舞臺,成為社區居民的大聯歡,到近幾年,許多社區催生出了自己的社區鄰里節,社區居民自己來辦活動,舉辦鄰里節成為了各個社區的常態化。今后,和諧鄰里節還將不斷扶持社區居民自己量身定制自己的社區鄰里節。(廈門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