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5日訊(通訊員 )今年以來,大田縣按照中央、省委部署,結合市委激勵、監督、問責“三個辦法”,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地生根。在“學”字下功夫,在“做”字做文章,從實際出發,完善各種制度建設,讓基層黨員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兩學一做”落到實處。要求全縣上下進一步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嚴格監督執紀問責,持續抓好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要求全縣各級干部煥發出干事創業的良好精神狀態,形成了想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工作氛圍。建立健全運轉、聯動、督查三個機制,形成工作整體合力,力促“兩學一做”。
建立健全項目運轉機制。結合好工作目標、工作任務,最關鍵是要動起來,不能以會議貫徹會議。建立城市規劃建設、工業經濟重點投資、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現代農業與精準扶貧、生態文明與水利工程建設、社會事業與民生保障、現代服務業與旅游項目七個重大項目工作組,每個項目分別由縣領導擔任指揮長,親自抓好項目落地、親自跟蹤項目進展,推動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讓項目規劃更加切合實際,項目信息更加準確,切實提高項目的轉化率和落地率,營造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在吃透上情的同時,摸清家底,掌握轄區實情,緊緊圍繞縣新一屆黨代會提出的“活力大田·幸福大田”發展思路謀劃、策劃項目,抓好簽約落地、開工投產、技改擴容,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據統計1-7月份,全縣完成重點項目17.63億元,占全年計劃85.8%。企業家也要提升能力水平,進一步解放思想,改變過去家族式企業的經營模式,舍得割肉、讓利,讓大的企業兼并重組,進行技改提升、擴容,真正實現資產變活、產業變暢。
建立健全政策聯動機制,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上,積極調動河長制、生態環境保護指揮中心等監管力量,建立健全生態執法聯動機制,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讓廣大百姓享受更多“綠色福利”;在精準扶貧工作上,要深入開展“千名干部結窮親”活動,各鄉鎮、部門要廣開門路、多想辦法、用好政策,幫扶措施要多樣化,貧困戶的情況千差萬別,各鄉鎮要認真研究3000戶里各戶是什么情況,一戶一策、精準施策。用好、用活縣里擁有的四個國字號品牌,把精準脫貧和產業結合起來,推廣好光伏發電、林下藥材等脫貧的好模式;抓住國家把三明定為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的有利時機,策劃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與美麗鄉村結合起來,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資金要使用起來,政策要使用好來。學好十個手指彈鋼琴,統籌抓好產業發展、水土流失治理、招商引資、農民增收、扶貧脫貧等工作,提升服務水平,抓好貫徹落實,國土、林業、金融部門等單位要靠前服務、主動作為、形成合力,做好企業在用地、用水、用工等方面要素保障工作。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