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煮粥,兩個人在蒸飯,三個人在燉肉,四個人在嘴饞……六個人餓著肚子排排站……十個人醉得四腳朝天”,一首順口溜帶著小朋友從一數到十,詼諧的文字配合憨態可掬的插畫,青銅器在古代有什么用處一目了然。由上海博物館策劃,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帶回家的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文物游戲”叢書之《青銅國》17日在上海書展首發,這也是國內甚至是國際上第一本青銅主題的文物游戲書。(8月18日《光明日報》)
青銅時代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青銅文物以其質感和端莊承載著凝固的“文明密碼”。中國的青銅器在商代就已經廣泛應用,像禮樂器、兵器,不僅有外形上的審美價值,而且折射出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和禮樂文化。但是,“鼎、鬲、甗、角、斝、觚、觶、觥、尊、卣、盉、方彝、罍、壺、盤、盂、簋、簠、盨、敦、豆、爵……”一大串青銅器物,不說實體如何,單是稱謂就讓常人不知所措。的確,如何走進并熟悉這段久遠的文明并不容易?
“帶回家的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文物游戲”叢書之《青銅國》作為文物圖書類的一個創意IP,用社交互動方式為解決文物認知提供了契機。該書被定義為童書,孩子們自己可以看懂,而且很適合親子間的閱讀。我覺得對于成年人來講這又何嘗是簡簡單單的幼稚書呢,本就是青銅文化普及的知識讀本。《青銅國》用圖文形式生動演繹35種青銅器具,設計出添畫涂色、短文識字、模型制作等27款文物游戲,并配有6整版300余枚彩色貼紙,用“軟萌賤”的形式引爆讀者讀書欲望。
文物創意IP讓文明流動指間,今年讓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穿越故宮來看你”,H5中充滿喜感的朱棣皇帝唱的一段現代說唱神曲。我們從中可以深深感受到歷史沉淀深厚的文化IP ,在應對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用創意的眼光去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群體的關注,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青銅國》在上海書展首發中受到讀者的歡迎,也讓大家看到創意傳播能“激活”文化IP,讓文明的認知認同在讀者們的翻閱間不斷流淌心間。
這個時代是高度互聯的時代,網絡上“無表情,不聊天”,生活中更是一圖勝千言,圖片和表情越來越成為年輕一代溝通交流的工具,因為它們可以傳達很多文字無法表達的信息,有利于提高社交效率,如原本要講的一段話現在用一張圖或表情表達就夠了。文物創意IP抓住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比較感性的特點,用圖文為表現手段去表現文明蘊含的價值,這樣的方式無疑給讀者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樂趣。讀者的參與可以說是一個文物創意IP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而一個有感情、有表達、有共鳴的創意則必定能抓取讀者眼球,符合讀者的閱讀需求。
文物創意IP的出現,也證明了將傳統文化融入“互聯網+”,以全新方式植入傳統載體,去傳播文明的價值大有可為。(屠旭鋒)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8-22建寧積極開展文明交通系列活動 引領文明出行風尚
- 2016-08-22福清市龍江街道依托網格化管理創建文明城市
- 2016-08-22“北門大媽”化身“蒲公英” 服務社區共創文明城
- 2016-08-22“北門大媽”化身“蒲公英” 服務社區共創文明城
- 2016-08-19公民文明素質的培養需要完善規則
- 2016-08-19文明納涼還須供給側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