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征輝 謝建國)連城冠豸山“一線天”入口,周邊多為舊時書院所在,凝碧山房、樵唱山房、二邱書院、修竹書院、東山草堂……其中,東山草堂因名人際會,堪擔“冠豸文化明珠”之譽。
“東山草堂”之名,人們一望而知,與東晉赫赫名士、“東山再起”的主人公謝安有關。草堂為連城謝氏之族修學育才之所,明萬歷年間由族人謝浚倡建,為三進平房。院外緊貼山崖置一方“春草池”,與一線天口“金字泉”相望,頗有江南園林之風韻。“春草池”之名,即源于謝氏先人、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正門橫額“東山草堂”四字,摹的是朱熹帖書。兩邊石刻楹聯“東田石老山輝玉,寶樹枝橫鳳振毛”,上聯意示冠豸山古稱東田石,山老而凝玉;下聯詠贊謝氏家族繁盛衍發,才俊似鳳羽恣揚閃爍。
連城謝氏才俊賢士之星群,首瞻清代父子進士謝凝道、謝邦基。謝邦基與民族英雄林則徐為嘉慶辛未同科進士,兩人交誼甚厚。邦基以41歲之身早逝,其夫婦《墓志銘》由林公撰文。
正因謝邦基與林則徐的同科之誼,才誕生了林則徐登臨冠豸并題贈“江左風流”之千秋盛事。清道光年間,邦基因其父謝凝道逢六旬壽誕,便邀摯友林則徐到連城酌壽筵并游覽冠豸山。林則徐見東山草堂內謝家學子發奮吟誦,不愧烏衣之族,感慨題曰“江左風流”。這塊牌匾與世沉浮,愈顯其不朽輝光,于上世紀90年代榮膺“中華名匾”稱號。
草堂內現有四塊匾額。第二塊名匾為《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所贈。據載,清嘉慶戊午年秋,謝凝道北上京城任職,送上伯父謝國治所編輯的《謝氏族譜》索求序文。是時,東山草堂重修竣工,一并向紀大學士求匾。紀曉嵐與謝凝道早有交誼,慨然應允,為連城謝氏留下族譜序文曰:“吾見宦績可紀,著述可傳,隱德潛行可模可范,且邁前賢而跨晉代矣。”并欣然為東山草堂題匾“追步東山”。
第三塊名匾為紀曉嵐、董誥(嘉慶帝之師)聯名題贈“世進士”。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謝邦基考取進士,紀曉嵐、董誥因曾與謝凝道同為京官,相偕題匾,恭賀謝凝道父子同為進士。
第四塊題匾出自當代詞壇泰斗喬羽之手。喬老爺子于上世紀90年代末游山之時,深為草堂內三塊名匾震撼,欽敬謝氏一脈風雅長續,應邀揮毫,題寫“王謝余澤”。
一座小小書院,名人聯袂,四匾生輝。草堂因之大雅,冠豸從此高格。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8-30中央文明辦調研督導組點贊社區書院 向全國推廣廈門文明創建經驗
- 2016-08-29清流縣注重發揮文明社區創建三項功能
- 2016-08-29清流縣注重發揮文明社區創建三項功能
- 2016-08-29建甌市迪口鎮舉辦首屆“最巧廚娘”大賽展示鄉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