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之鄉”兩百三十余年抗倭史
戚繼光
俞大猷 (許興敏 畫)
文洋古堡
大京古堡
中秋曳石
東南網9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陳清 文/供圖)
核心提示
明初,倭寇流竄于我國東南沿海,燒殺搶掠。地處閩浙交界處的福寧州(治所在今霞浦),負山臨海,被稱為“閩頭浙尾”“閩浙鎖鑰”“閩北屏藩”。這一閩浙海岸線上的凸出部,奪之,則打開了通往福建和浙江的大門,因此屢遭倭患。
在史書與地方志有跡可循的,從明洪武三年(1370年)福寧縣第一次遭受倭患,到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最后一次福寧州抗倭記載,230多年的抗倭歷史,為當地留下眾多重要遺跡,也流傳著不少英雄史詩。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