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將至,許多人都做好了出游準備。上班族平時工作比較忙碌,很少有時間到外地走一走,借著國慶長假去開闊眼界和放松身心,無可厚非。但出行旅游,請一定將“文明”帶在路上。快樂出游,文明相伴,不妨從這個國慶假期開始。
文明,一個并不陌生的字眼,貫穿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軌跡,劃過了華夏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流傳至今。但是曾經無比璀璨耀眼的中華文明如今卻變得暗淡,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近幾年,我們常常能在各類旅游視頻或是現實生活中看到以下這些不文明現象:有些人總是把垃圾扔在垃圾箱外面,有些人很隨意地將果皮紙屑丟在路邊,有些人隨地吐痰、涂鴉,有些人橫穿馬路,有些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這些行為看似個人的小事,實質反映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道德修養程度,造成了國人形象的嚴重傷害。二十多年前,有一本書《丑陋的中國人》,把國人的種種陋習痛批了一頓;二十年后的今天,物質水平提高了,而種種陋習卻未絕跡,不文明行為仍然令人汗顏。
荀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破解不文明困境要“內外兼修”,既需要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制定相關規則、規范旅游市場,更需要游客們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文明意識,自覺尊重當地傳統和風俗,主動了解旅游中的禮儀知識,從細節做好,做一個文明的人、一個高素質的人、一個為美景增色的人。
增強文明出游意識 ,提升文明旅游素質,是每位旅客和旅游從業者共同的責任。一方面,要有良好心態,約束自我,游客出門旅游的舉止行為時刻反映著我國國民素質并代表著國家形象,應將文明一路隨行。遵守規則,文明禮讓,不能因一時方便不守規則、隨意來往,欲速則不達,反而更加耽誤時間,影響旅游的心情;尊重傳統,遵守習俗,不同民族、文化的基因孕育了不同的傳統和習俗,我們在固守本民族風俗的同時,也要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和地區的風俗習慣。另一方面,需要來自法律條約和旅行社的引導提醒,公民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否則將接受相應懲罰;同時,旅行社也應做好行前說明培訓、行中提醒引導、返程總結提高,及時勸阻游客不文明旅游行為,引導游客做中華文明的傳播者、踐行者。
中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古有“三綱五常”,今有“五講四美”,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一座文明、和諧、亮麗的城市,需要每一位市民不斷提升文明道德素養,自覺自愿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我們才能共同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園。(梅列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29我省啟動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推薦評選工作
- 2016-09-29中國游客點亮新形象:講文明 重文化 求品質
- 2016-09-28漳州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 2016-09-27美好人生,文明相伴
- 2016-09-27你的文明行為就是最美風景
- 2016-09-27洛江區召開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