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街頭,有一道風景持續了已經15年。每天清晨和傍晚的高峰運營時段,無論刮風下雨,9000余名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公共文明引導員活躍在北京市2300多個重點公交、地鐵站臺,進行文明引導服務。15年來,已服務乘客總量達880億人次,日均服務1000多萬人次。他們以平凡的行動浸潤了北京的文明風氣,樹立了社會文明風尚。(中國文明網頭條報道)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吹竭@樣一幕,只要有人在街道的十字路口對過往車輛與行人加以引導,交通秩序就會立刻得到改進。另一個同樣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十字路口的紅燈亮起之后,第一個正好趕上的步行者或者是騎車人如果能夠靜靜地等候紅燈,那么,隨后而至的步行者或者是騎車人,也往往能夠收斂一闖而過的念頭,而停下自己的疾速的車輪或匆匆的腳步。
不容否定的是,在上述兩個畫面中,我們也都會看到無動于衷依舊是一闖而過的步行者或者是騎車人,但是,其整體社會效益還是有目共睹的。退一萬步說,這樣的引導,只要能夠讓一個市民遵守秩序或規則,那就起到了應有的作用。而事實上,北京市所開展的文明引導,不僅創建了城市良好的公共秩序,還延伸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功能。如今,放眼北京市區,無論是交通路口、樞紐場站,還是體育賽場、演出場所,文明守序已蔚然成風。如此顯著的成就,足以證明,文明引導,為文明創建樹立了標桿。
文明引導的貢獻就在于,文明引導員,不僅自身對秩序與規則身體力行,更在于,他們對于即將出現的或者是已經露出苗頭的破壞規則或擾亂秩序的行為,予以及時的制止。而我們都清楚的是,在公眾場合,擾亂秩序或者是破壞規則的行為一旦出現而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那么,就會像推倒多米諾骨牌那樣,引發難以想象的不良局面甚至是嚴重后果。而文明引導員的出現,就為整個城市的秩序與規則,確立了牢固的第一張“骨牌”,由此,遵守規則與操持秩序,就會漸漸成為所有市民出行的常態。這一種常態所產生的文明效益,并不僅僅體現促進良好的公共秩序,而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提升整座城市的文明素養,都具有莫大的促進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市組建文明引導隊伍的創舉,為我們的文明創建樹立的標桿。每一座城市,都可以因地制宜,開展類似的文明引導活動。當然,無論我們如何操作,都必須要求所有的文明引導員恪守本心并富有耐心。因為,文明引導可以是一時之興,而提升整座城市的文明素養,卻必然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之后方能水到渠成。(歐陽一青)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0-17莆田開展“文明行車 安全達人”挑戰百日無違章活動
- 2016-10-17漳州市文明辦召開未成年人“公共生活好習慣”活動推進會
- 2016-10-14晉安區舉辦倡導“八不”行為規范曝光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有獎征集活動
- 2016-10-14三明梅列區舉辦“好家風好家訓”故事會點贊文明
- 2016-10-14邵武市舉辦推行“八不”行為規范 爭做文明公民活動啟動儀式
- 2016-10-13荔城區開展“治超”專項行動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