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教子
朱松像
朱熹像
東南網11月15日訊(福建日報 黃太勇)朱熹的父親朱松攜家入閩,并定居于此,為朱熹誕生、成長、受學于福建提供了前提條件。朱松入閩后,跟隨楊時弟子羅從彥學習二程洛學,為早期閩學的傳承和傳播作出貢獻。在閩期間,朱松結交的李侗、劉子羽、劉子翚、胡憲、劉勉之等友人,都對朱熹成長發揮了巨大作用。
朱松入閩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文士朱松進士及第,被授予迪功郎、建州政和(今南平市政和縣)縣尉。他變賣在家鄉婺源的田產,攜父母、兄弟舉家入閩為官。從此,朱松家族落根于閩地,他的父親朱森、母親程氏、胞弟朱檉、朱槹先后逝于并葬于政和。
朱松在福建除做過政和縣尉外,還做過南劍州尤溪(今三明市尤溪縣)縣尉、泉州石井鎮(今屬南安市)監稅等微職。當時南、北宋交替,社會很不穩定,外部不時受到女真政權金朝的侵擾,內部兵亂不斷。宋建炎四年(1130年),為躲避范汝為兵亂,朱松棄職攜家眷逃入南劍州,入尤溪,寓居在鄭氏館舍,是年9月15日,其子朱熹誕生。
紹興四年(1134年),朱松被召試館職入南宋都城臨安,先后任職于秘書省、尚書省和吏部,參與編修《哲宗實錄》。但好景不長,紹興十年(1340年),因反對秦檜與金朝議和,被出知饒州,朱松憤而請辭歸閩,寓居建陽,在家教朱熹讀書。紹興十三年(1143年),病卒于環溪寓舍,先被安葬在建寧府崇安縣(今武夷山市)五夫里的西塔山,后遷葬于武夷鄉上梅里寂歷山。
朱松一生貧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攜家入閩,并扎根于此,使朱熹在閩地降生、成長、受學,為閩地文化的繁榮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11-15漳州東山開展"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深化文明家庭創建"活動
- 2016-11-14上杭縣召開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推進會
- 2016-11-14上杭縣召開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推進會
- 2016-11-14連江舉辦第二屆“文明服務杯”自行車志愿騎行活動
- 2016-11-14連江舉辦第二屆“文明服務杯”自行車志愿騎行活動
- 2016-11-14寧德400余志愿者徒步推行 “八不”行為規范 弘揚文明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