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培養文明少年 推介“文明禮儀60條”
2016-11-28 15:20:44 來源:文明風
規范學生文明行為 永安六中位于上東坡路,從城區往學校方向走,遠遠就能看見“知行樓”三個大金字,醒目地掛在樓外墻上,提示詞: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以尊重的態度待老師。近點,看見“誠信 勤奮 啟智 創新”8字校訓,醒目地寫在校大門對面的墻上。再舉目,致知樓、啟智樓相鄰而現,各有標識“對聯”。三幢樓,兩“知”一“智”,言簡意賅,學府的意義及其人性化盡蘊其中。 作為正在努力爭創省級文明學校的永安六中,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把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書法寫字教育并列為學校創特色的三大教育活動之一,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每年在初一新生教育中,開展“學生文明行為60條”誦讀測試,并列入每日常規督導項目。開展文明排隊上車和文明禮讓斑馬線、告別不文明行為、在學生中開展家風家訓手抄報活動;開展師生道德講堂教育活動,各班自定主題,使道德講堂活動有固定場所,有背景布置,有名人名言、文明禮貌氛圍…… 增加入團競爭條件 永安六中打破常規程序,把志愿服務作為入團的“先決條件”,對照新團員標準,再行班級推薦。也就是說,加入了志愿服務的“人為限制條件”,申請入團的學生,以參加志愿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體會,再述對團的認識和“入團動機”,提醒少年對社會的責任感。 此前,志愿服務活動由學校團委組織,次數較少、面單一;現在改為“學生自主”,效果出乎意料,學生們做得非常出色,更有聲勢,更加生動。他們自己聯系幫扶對象,自己決定服務時間,自己組織參加人員,自覺穿志愿者紅馬甲、戴志愿者小紅帽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到公共場所撿拾垃圾等。事中,他們會拍攝活動照片;事后,他們會做好活動記錄,納入學校好人好事記錄檔案。志愿服務學生“自主”的結果,使其更有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