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等國家的傳統節日——感恩節。近幾年感恩節在中國也是越來越流行,各種社交平臺上,人們通過各種形式表達感恩之情,充盈著美好溫暖的氣息。筆者以為,感恩節的流行,是因為感恩節在一定程度上,跟中國“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是不謀而合的。對于這樣的西方節日,政府部門應該要正確引導,洋為中用,挖掘更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積極做好文化嫁接,厚植感恩文化。
感恩要先知恩。在我們中華文化中,感恩也是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天地君親師”,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敬奉傳統,敬奉無疑是因為感恩。“天地”是為自然。只有懂得我們生活所需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饋贈,才會對自然有一份感恩和敬畏,保護環境就能成為人人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君”是為國家。只有懂得國家是人民生活有尊嚴和幸福的后盾,才能在感恩中培育愛國情懷,為國家的強盛和復興貢獻力量。“親”是為父母。天大地大,父母恩大。“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義”,懂得感恩,才能恪守孝道,贍養父母,報得三春暉。“師”是為師長,以及那些在成長的過程中給予過我們幫助的朋友。只有懂得師長教育之恩,朋友相助之恩,才能常懷感恩之心,多行善事回報社會以誠待人。
懂得感恩,讓好人有善報,會激發更多人見賢思齊,施恩于人。有一句老話是說:“施恩莫望報”,做善事的人確實是不圖回報的。但是如果懂得感恩,會讓施恩者得到欣慰,更加溫暖,也會將善意的種子散播到更多更遠的地方。愛心是可以傳遞的,懂得感恩,就是傳遞愛心的紐帶。同時,懂得感恩,讓好人得到回報,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更多愛心的力量加入進來。人人施恩,人人知恩,人人感恩,這將是一副多么和諧與美好的畫面。
不要把感恩節拒之門外,更不要亦步亦趨。中華民族有很深厚的感恩文化根基,譬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結草銜環”、“白娘子報恩許漢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傳奇故事和名言警句,都是中華民族感恩文化的厚重寫照。我們要把感恩節洋為中用,努力培育和厚植國人的感恩文化,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用一種海納四方的情懷,擁抱外來優秀文化,奠基中華文化底座,自信而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沈定根)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1-29永安市南塔社區心愿墻是居民貼心墻文明墻
- 2016-11-29上杭縣加強市容市貌管理推進文明縣城創建工作
- 2016-11-29莆田城廂團區委積極服務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6-11-29劉奇葆: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
- 2016-11-28上杭縣督查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
- 2016-11-28上杭縣督查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