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林庚白與林北麗在上海訂婚儀式上留影。
東南網12月19日訊(福建日報林怡 )
林庚白(1897年-1941年),福州螺洲洲尾人。紅塵滾滾,已然將這個民國奇人碾壓得悄無聲息。即便家鄉人,如果不走進洲尾村林氏祠堂,不看墻上懸掛的林庚白影像,大約也已經把他忘得干干凈凈了。
林庚白一生雖然短暫,但作為同盟會少壯領袖之一,他熱情投身于中國革命。作為國民黨左派,他較早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與之交往共事者盡是近代中國黨政軍、文教、新聞界的領軍人物,他自道“身是中華廢興史”并非虛言。
自古英雄出少年
林庚白,原名學衡,字浚南,后更名庚白,又自稱眾難、懺慧。四五歲間,父母相繼病故,隨嫡堂伯父生活。早慧的林庚白,六七歲能詩,有“神童”之譽。
領袖福州文壇的耆老謝章鋌(1820年-1903年)曾特地買了好些禮物,專門派人到洲尾村,邀“神童”到城里與他見面。不巧的是,當時“神童”正在生病,待病好后第一次進福州城,84歲高齡的謝老名士仙逝了?!吧裢卑丫墤a一面的遺憾寫入《四哀詩》,所謂“病起寢門慳一面,春風無復侍河中”,說的就是這件事。
1904年,因伯父候補河南,隨遷河南讀書。1908年,林庚白虛報年齡18歲,就讀天津北洋客籍學堂。1909年,天津中學以上的學校聯合召集北洋學生會,發動反日請愿,一連三次選舉,結果都是實際年齡只有13歲的林庚白被推選為學生總代表。他投入領導反日學運,鋒芒畢露,自然被學校當局開除出校,只好繼續虛報年齡,以第一名考入京師大學堂。
在京師大學堂,他與梁漱溟同宿舍,結交孫炳文、張競生等激進排滿的同學。1910年,林庚白與趙鐵橋、汪精衛等訂交,由此加入中國同盟會。在京期間,他一方面投入革命,一方面與陳衍、鄭孝胥等在京的清末大佬名士往來,也與同學梁鴻志、黃浚、胡先骕、汪辟疆等酬唱,“天天結詩社,敲詩鐘”,“居然像煞‘小名士’”。
1911年,林庚白15歲。武昌起義后,他與汪精衛、梁漱溟、孫炳文等創設京津同盟會于天津。1912年,與柳亞子訂交,成了“南社”健將。同年,林庚白跑回福州想競選議員,因福建選舉只能出眾議員一名,乳臭未干卻又風頭正健的他,人氣自然不如年長的林森。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2-19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重要講話內容摘編
- 2016-12-19游文晃家庭獲評首屆全國文明家庭 分享會在廈召開
- 2016-12-19永安市老年志愿服務隊文明奉獻傳遞正能量
- 2016-12-19永安市老年志愿服務隊文明奉獻傳遞正能量
- 2016-12-19鼓樓區組織機關干部開展“文明出行 綠色交通”活動
- 2016-12-19鼓樓區組織機關干部開展“文明出行 綠色交通”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