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廈門的人都知道,廈門有紅燦燦的三角梅和紅艷艷的鳳凰花,可熟識廈門的人會告訴你,廈門有一種“志愿紅”更為絢麗、熱烈,裝飾著城市鄉村。如今,這里的志愿服務已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社區服務的補充。(1月9日光明日報)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志愿服務活動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蓬勃開展,在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志愿服務文化、提升城市文明品質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人們之所以把志愿服務喻為“志愿紅”,源于志愿者們有著一顆赤誠的愛心和滿腔熱情的服務。“志愿紅”不僅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改善了城市環境、為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也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質、陶冶了情操、讓現代化城市盡顯文明品質。
“志愿紅”傳遞著人間真情。“志愿紅”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凸顯出志愿服務的普遍性和公益性。正是由于志愿者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并克服種種困難,竭盡全力、無微不至的服務,才能換來現代化城市的優美環境和文明品質。志愿者用一張張充滿激情和溫暖的笑臉,傳遞著人間的真情實意。他們的行為,既弘揚了人世間的真善美,也匯集滿了滿滿的社會正能量。
“志愿紅”體現著中華傳統美德。志愿精神之所以是高尚的,還在于志愿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會貫通,成為推動城市文明建設、促進社會進步、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新的歷史時期,志愿服務組織更應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創造性地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積極投身到志愿服務行動中去;志愿服務也要順應時代潮流,弘揚優秀傳統美德,積聚力量,乘勢而上,創造性地開展好志愿服務工作。
“志愿紅”引領著社會風尚。倡導奉獻精神是志愿者最崇高的精神境界,引領社會風氣之先是志愿者最鮮明的特質。無私奉獻、淡泊名利、不求索取、不計報酬是人間最大的善舉。從某種意義上說,志愿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等價值取向相輔相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此,“志愿紅”要成為城市一道永久的風景,就要在引領社會風尚,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拓寬志愿服務領域,建立多元化志愿服務機制等方面有創新、有突破。只有這樣,才能把志愿服務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讓“志愿紅”盡顯現代化城市文明品質。(王傳合)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