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田文化廣場,他們所表達的“忠、和、廉、禮、孝、誠、悌”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當今依然散發著文化文明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油然而生對“三田”先賢文化敬畏之心。 修建銀杏文化公園,紀念先賢·余成觀。在廣平鎮萬宅村小小屋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了該村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村史鄉賢的文化印記,激發出村民的文化認同和鄉愁的文文明記憶。 元代時該村“鄉賢---余成觀”,在漳州擔任知事,發現家鄉氣候適合銀杏樹的生長,拿回種子到村里種植,于是村內就有500多棵800百多年以上的銀杏老樹下。2016年村民在銀杏樹下,建設銀杏公園,寫上一幅對聯“千年銀杏澤桑梓,萬宅成觀啟后昆”,表達對古代鄉賢的崇敬心情。銀杏公園的建成,也是集人們休閑,娛樂健身,納涼成一體的“康樂家園”。 春夏季節,當你走進銀杏公園,銀杏古樹,枝葉茂盛,郁郁蔥蔥,遮天蔽日。在此樹下乘涼,就是在最熱的三伏天,仍然感覺到涼意凜凜。 秋冬季節,當你走進銀杏公園,銀杏樹葉呈金黃色,真是金光大道,美不勝收。在此停留,更是讓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建設月朗風清墻,紀念先賢·吳騰漢。這個“月朗風清”的主人就是吳騰漢,文化墻距離城關80公里遠。文化墻宣傳著吳騰漢的傳記,清朝嘉慶年間,當地清官吳騰漢,上任陜西白水縣后,深入全縣各地考察,傾聽人民呼聲,革新政治,摒除官場之陋習,廣開衙門,接待來訪百姓。對貪贓枉法者嚴懲不貸,四處出巡,不帶儀仗不坐轎,徒步往來。帶領全縣人民造水車(抽水用),修水利,購種子,造農具,親自教農民種水稻,白水縣第一次種水稻獲得成功,改變單一種大麥的生產習俗,農業生產發展。他免除苛捐雜稅,不濫派徭役,減輕農民負擔。 由于他為官清廉,不徇私情,使白水縣民風純正,社會安寧。后吳騰漢調任洛川知縣,白水人民建生祿祠祀之。后升調鄜州(今陜西富縣)直隸州為州判,旋任知州。道光皇帝頒贈“奉天敕命”一道,表其功績,并追贈祖父三代。吳騰漢69歲時,上書讓賢,告老還鄉,鄜州萬民感其恩德。 吳騰漢一身生動實踐吳氏家訓族規,“一等事讀書功名,一等人為官清廉”,做到一身清廉,朝廷送上繡有“月朗風清”四字紅綢橫匾一幅來表彰吳騰漢。 大田縣這些古代先賢早于離去,可他們人生實踐的成功典范,做人準則,為官之道,給后人留下深刻文化文明記憶,這些“先賢”給后人留下家訓族規,就是在當今社會時代里照樣散發出熠熠生輝,這些“先賢”文化文明如同春風化雨,走進尋常百姓家,涵養鄉村文明,滋潤農民心田。(大田縣委文明辦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