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板搭浮橋 搶渡穆陽溪
東南網3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振秋)福安市穆云鄉有個蕞爾小村叫桂林,四周群山環抱,村內螺形狀的道路別具一格,在九彎十八曲的小巷,古民居鱗次櫛比,交錯有序,別有一番水墨江南的韻味。
這里還是一個革命老根據地。1934年8月,紅軍部隊在粟裕的率領下,進攻福安穆陽,由于受到駐扎的國民黨保安隊、民團后備隊的抵抗,加上受到桂林溪流的阻擋,戰事一度膠著。桂林群眾不顧自身安危,踴躍捐獻木料,許多人拆卸自家的門板、屋料,配合戰士搶搭浮橋,使部隊順利渡過穆陽溪,最終贏得勝利。
村頭巷尾有千年古樟、五帝泉、萬年蘑菇榕、明鏡潭等景致,景景奇特,尤以距村東2公里的風翔山清泉洞最為巧奪天工。一塊形似金龜的巨石冠頂,形成一個天然的殿宇,洞寬9米,深32米,洞內有洞,洞洞相通,一泓泉水瀠洞而出,水流清清,水聲汩汩。
洞口云霧彌漫,清香飄逸,加之泉水叮咚作響,宛如仙境一般。相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村中秀才王貢南見此情景,提筆寫下一副對聯“洞彌之氣古,泉寫道心清”。這副對聯頭尾四個字聯得也很特別,從頭念起是“洞古泉清”,從尾念起則為“清泉古洞”。“清泉洞”,洞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洞旁,先人仿普陀景觀,塑觀音云游像,建文昌閣,供村中學子膜拜魁星考取功名。清洌洌的泉水養育著一方人,從桂林村走出去的學子,屢屢成就了一番事業,如湖廣茶陵州知州王九韶,同治年間丙子科武舉人王裕明,留學法國里昂大學法學博士王駿聲(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閩東第一個地下黨組織工作者),參與原子彈、火藥研究的王祖如。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拍照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禮讓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乘車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參觀
- 2017-03-21“人臉識別廁紙機”既是技術管理也是文明監督
- 2017-03-21漳州云霄縣召開2017年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動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