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1日訊(福建日報 鄭望 林耀琳)日前,在福安市下白石中心衛生院建筑工地,施工人員不經意間挖出一塊石碑。這塊出土的銘文碑,高149厘米,寬66厘米,厚10厘米。碑文翔實記載,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由福安縣正堂和福建省布政司聯合發布的有關稅務征收規定,嚴禁地方巧立名目索取各項稅費;對進出港口船舶,貨物收取稅費作出規定。該碑的發掘,見證了福安市南部沿海港口貿易在清代就具備了開放的特性。
福安沿海重鎮下白石原名黃崎。清朝末年,黃崎港的軍事地位和財政意義與日俱增,官府因此加強了對黃崎鎮各項事務的管理。防務上除了原有的巡檢司外,還設立了武營,派駐千總一員,率兵守港。據清人劉樞《重修福安縣全城、白石司炮臺記》記載,當時在臨江山上筑起了鎮堡,以巉峭崖巖為基礎,用烏樟樹汁、石灰、糯米與泥沙攪拌作黏合劑構筑炮樓。
鑿在巖壁上的炮樓角,置衛筑城的痕跡斑駁。古榕覆蓋掩映著摩崖,其左右筑墩臺,墩角各有一個瞭望角,成犄角勢。炮樓護墻大部分用灰沙夯筑、砌筑,其上以所軍駐防,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后山區、彈藥庫、兵房、官廳、山頂瞭望廳等機構,配置了大鐵炮、大碗口銃等,“俯瞰江瀨,近控海門”“水陸要津,咽喉據郡”,險峻崢嶸歷歷在目。
為了加強對財政和稅務的管理,設置了稅厘分局、閩海海關、官運總局、鹽倉戶管等機構,此外還有甘棠小憩(公館)、文營。舊時,民謠有“下白石無城七門官”之說。“七門官”,即指巡檢司、海關、厘金、文營、武營、巡知、代報等七衙門。其中,厘金相當于現在的稅務所,巡檢司與巡知為政府行政部門,文營即文化管理部門,武營即部隊,代報即現在的郵政。上世紀90年代末,黃崎街古井內壁顯現清光緒年間鐫刻的“福州府侍郎下達文課”。于今,下白石鎮內仍遺存“白石分司”碑及七衙門碑文。
民國以后直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賽岐碼頭和黃崎碼頭鼎盛時有8艘火輪輪番停泊,來往穿梭,近通三都、三沙、沙埕及福州、莆田,遠抵寧波、上海、天津、香港,便捷的交通保證了黃崎依然是閩東沿海經濟重鎮和物資集散地的傳統地位。
這塊在原清代厘金辦公場所挖掘出土的稅務銘文碑,對研究下白石清代歷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具體內容有待進一步考證。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拍照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禮讓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乘車
- 2017-03-21出境旅行——文明參觀
- 2017-03-21“人臉識別廁紙機”既是技術管理也是文明監督
- 2017-03-21漳州云霄縣召開2017年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動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