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規中的禁伐令
東南網3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裴躍松)在永安市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立著一塊花崗巖鐫刻的禁伐碑,這是清同治甲子三年(1864年),肖氏族人為保護山林訂立的禁伐條文:“合鄉族人嚴禁砍伐,日后親友等人切宜自愛,切勿盜砍,如仍將蔭木盜砍者,定必送究治,絕不寬恕,勿謂憲之不早,謹此布。”
150余年后,這片占地面積1975公頃的原始森林,仍然生長著高等植物1848科、669屬、1448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物種有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鐘萼木等14種,僅百年以上的南方紅豆杉就有35株。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古樹依然保存并蓬勃生長,得益于百余年前古人的呵護。在永安市境內,已發現清代的禁伐碑還有貢川鎮張荊村等地4塊。
族譜對族群在歷史上出現的重大事件以及繁衍變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許多至今仍值得借鑒,如連城培田吳氏的族規十則中有“松杉竹木所以生財源而資利用也。無論何人山場墳林古樹,遇有盜砍者,通眾從重處罰,買者同罰”。有些家規也明確規范愛護樹木的義務,如寧化石壁張氏族譜記載的家規對祖墳的樹林自砍自賣者,“一株至五株,杖一百,枷號一個月……十一株至二十株,杖一百,徒三年”,“如族中有犯者,由戶首會同房長公稟送究”。
族規衍生禁伐碑,是古代氏族、家庭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規范,折射出古人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反映了人們樸素的環保觀念。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7-03-28廈門 文明擦亮這座城
- 2017-03-27省委文明辦定于3月31日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
- 2017-03-27微矩陣丨閩清:開展“文明祭掃、生態安葬”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宣傳月活動
- 2017-03-27省委文明辦定于3月31日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
- 2017-03-27出境旅行——文明禮讓
- 2017-03-27“廁紙機”為文明塑造啟發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