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士相見禮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之十一
禮尚往來:士相見禮
人與人交接、相見,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古代中國有知識的人相見,不是拍拍肩膀、套套近乎就可以完事,而是要經過相當程式化的禮儀,以表達內心的誠敬?!秲x禮》有《士相見禮》一篇,記敘入仕的士初次去見職位相近的士的禮節,以及貴族之間相交的雜儀?!抖Y記·曲禮》說:"禮者,自卑而尊人。"意思是說,所謂禮,就是通過自謙的方式來表示對他人的敬意。這一觀念在《士相見禮》中表現得非常突出,儀節似乎有些瑣碎,但卻散發著典雅的氣息?! ∫?、不以摯,不敢見尊者
初始入仕的士,要去見另一位職位相近的士,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彼此素昧平生,對方是否愿意接見不得而知,如果貿然闖到對方家中求見,則有強加于人之嫌,是不禮貌的表現。或者雖然對方不會拒絕接見,但時間上不方便,不速之客會使主人無所措手足,同樣是失禮的表現。因此,事先一定要通過"將命者"去轉達求見之意,"將命"是"傳命"的意思,指居中溝通雙方意愿的人。
古禮,彼此身份相當者,可以"分庭抗禮";只有當彼此身份有尊卑之別時,才需要通過對方的下人來遞話,例如,大臣稱天子為"陛下",意謂不敢與天子對話,而只能通過階下的執事傳話。士去見另一位士,身份相當,按理可以平起平坐,而求見者依然以自卑的姿態說話和行事,并通過"將命者"傳遞信息,以表達自卑、謙遠的心情。這種方式在書信中普遍使用,例如給朋友寫信,彼此身份、年齡相當,但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信封上寫"某某先生書童收",意謂不敢直接交給對方,而只能請其書童轉呈。或寫作"某某先生俯收",以表示彼高己卑之意。類似的表達方式,今日依然在某些文人雅士中使用。
求見一方得到主人一方的同意之后,要帶著"摯"(見面的禮物)前往拜訪,這是一種表示鄭重的方式,所以《士相見禮》所說"不以摯,不敢見"。士與士相見用雉(野雞)作為禮物,由于雉無法生養,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死雉。如果適逢炎熱的夏天,則要用風干的雉,以防腐臭。
古人之所以用雉作為士相見的禮物,富其寓意,《白虎通》解釋說:"士以雉為摯者,取其不可誘之以食,懾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介,守節私義,不當轉移也。"可見,當時的士人以雉為禮物,是取雉不受引誘、不懼威懾、寧死不屈的特點,來隱喻自己的節操。
為了行文的方便,我們把求見者稱為"賓",將求見的對方稱為"主人"。賓到達主人家大門外時,先不能與主人直接見面,而要通過"擯者"(協助主人行禮的人)與主人對話。彼此的遣詞極為謙敬,而且有固定的辭令格式。賓說:"某人一直想來拜見,但無緣自達。今天將命者終于以您的命令讓我前來。"雙方的地位相當,而對方親自上門求見,是屈尊的表現,如果直接讓客人進來見面,是自大的表現,所以主人要"請返",請客人返回,以便自己能登門拜見,主人說:"某人請將命者向您轉達希望相見之意。不料您今天屈尊先來,真是不敢當,請先回尊府,某人隨即前往拜見。"來賓表示還是在此相見,說:"您的命令某人實在不敢當,還是請就此賜見。"此時,主人要謙虛地"再請返",說:"某人絕非虛情假意,務請先回尊府,某人隨即前往拜見。"賓說:"某人也絕非虛情假意,所以再次請求。"在來賓再次表達在此見面的愿望之后,主人表示同意接見來賓。
禮尚往來:士相見禮
人與人交接、相見,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古代中國有知識的人相見,不是拍拍肩膀、套套近乎就可以完事,而是要經過相當程式化的禮儀,以表達內心的誠敬?!秲x禮》有《士相見禮》一篇,記敘入仕的士初次去見職位相近的士的禮節,以及貴族之間相交的雜儀?!抖Y記·曲禮》說:"禮者,自卑而尊人。"意思是說,所謂禮,就是通過自謙的方式來表示對他人的敬意。這一觀念在《士相見禮》中表現得非常突出,儀節似乎有些瑣碎,但卻散發著典雅的氣息?! ∫?、不以摯,不敢見尊者
初始入仕的士,要去見另一位職位相近的士,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彼此素昧平生,對方是否愿意接見不得而知,如果貿然闖到對方家中求見,則有強加于人之嫌,是不禮貌的表現。或者雖然對方不會拒絕接見,但時間上不方便,不速之客會使主人無所措手足,同樣是失禮的表現。因此,事先一定要通過"將命者"去轉達求見之意,"將命"是"傳命"的意思,指居中溝通雙方意愿的人。
古禮,彼此身份相當者,可以"分庭抗禮";只有當彼此身份有尊卑之別時,才需要通過對方的下人來遞話,例如,大臣稱天子為"陛下",意謂不敢與天子對話,而只能通過階下的執事傳話。士去見另一位士,身份相當,按理可以平起平坐,而求見者依然以自卑的姿態說話和行事,并通過"將命者"傳遞信息,以表達自卑、謙遠的心情。這種方式在書信中普遍使用,例如給朋友寫信,彼此身份、年齡相當,但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信封上寫"某某先生書童收",意謂不敢直接交給對方,而只能請其書童轉呈。或寫作"某某先生俯收",以表示彼高己卑之意。類似的表達方式,今日依然在某些文人雅士中使用。
求見一方得到主人一方的同意之后,要帶著"摯"(見面的禮物)前往拜訪,這是一種表示鄭重的方式,所以《士相見禮》所說"不以摯,不敢見"。士與士相見用雉(野雞)作為禮物,由于雉無法生養,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死雉。如果適逢炎熱的夏天,則要用風干的雉,以防腐臭。
古人之所以用雉作為士相見的禮物,富其寓意,《白虎通》解釋說:"士以雉為摯者,取其不可誘之以食,懾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介,守節私義,不當轉移也。"可見,當時的士人以雉為禮物,是取雉不受引誘、不懼威懾、寧死不屈的特點,來隱喻自己的節操。
為了行文的方便,我們把求見者稱為"賓",將求見的對方稱為"主人"。賓到達主人家大門外時,先不能與主人直接見面,而要通過"擯者"(協助主人行禮的人)與主人對話。彼此的遣詞極為謙敬,而且有固定的辭令格式。賓說:"某人一直想來拜見,但無緣自達。今天將命者終于以您的命令讓我前來。"雙方的地位相當,而對方親自上門求見,是屈尊的表現,如果直接讓客人進來見面,是自大的表現,所以主人要"請返",請客人返回,以便自己能登門拜見,主人說:"某人請將命者向您轉達希望相見之意。不料您今天屈尊先來,真是不敢當,請先回尊府,某人隨即前往拜見。"來賓表示還是在此相見,說:"您的命令某人實在不敢當,還是請就此賜見。"此時,主人要謙虛地"再請返",說:"某人絕非虛情假意,務請先回尊府,某人隨即前往拜見。"賓說:"某人也絕非虛情假意,所以再次請求。"在來賓再次表達在此見面的愿望之后,主人表示同意接見來賓。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7-04-25泰寧縣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 2017-04-25將樂縣“五舉措”貫徹落實全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 2017-04-25尤溪縣多措并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 2017-04-25石獅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督導工作會議
- 2017-04-25長泰:舉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參與我共享”千名干部志愿服務、萬名市民義務勞動啟動儀式
- 2017-04-25福建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