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助殘日”意在喚起助殘意識,培育助殘風尚,提升助殘水平,使殘疾群體受到更多人文關懷,激勵其自強不息,助推其融入社會。社會在向前發展、時代不斷進步,要求助殘工作也要與時俱進,進一步轉向更加注重落實行動、更加注重拓展幫扶的廣度和深度、更加注重常態化和長效性,努力讓殘疾群體跟健康人一樣享受更多發展成果,不斷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而要做到這些,關鍵在于做好“助”文章、念好“助”字經。
眾助聚合力。助殘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的重要事業,助殘工作力度、成效如何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因此,需要聚合社會各方的力量和智慧。既需要政府持續加大投入,健全、完善助殘體系,發揮“官助”的主導、引領作用,又需要民間力量以及廣大志愿者的熱情加盟,以集合民間資本、技能、服務的“民助”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還要注重激發殘疾人群體的“自助”意識,鼓起自強勇氣,揚起生活風帆。
善助多給力。善意還須善為,助殘還得善助。要順應形勢發展要求和殘疾群體訴求,創新助殘方式、講究助殘方法,使助殘事業更給力、取得更好效果,讓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得到切實維護。不僅要熱心送溫暖獻愛心,還要幫助掌握技能、提供就業路徑;不僅要提供康復服務,還要重視情感訴求;不僅要有物質資助,還要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關懷;不僅要大力動員人們投身助殘事業,還要善于優化各類資源配置,努力做到助其所需、提高科學化水平和效率。
常助齊接力。助殘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尤其是8500萬殘疾人口的現實國情,決定了扶殘、助殘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要求社會各方堅持不懈、接力而為。要在全社會樹立每天都是“助殘日”意識,開展集中性助殘活動與日常助行動殘相結合,助殘自發性、群眾性與助殘制度化、規范化相結合,人道助殘與助殘脫貧奔小康相結合,使之真正成為一項心手相牽、持之以恒的社會工程,讓關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美好。(瑞祥)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5-24福建高校文明校園創建有啥標準?全在這了!
- 2017-05-24直飲機變“洗衣臺”是文明更是管理問題
- 2017-05-24文明有禮,讓文化更有自信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類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黨員先行表率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類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黨員先行表率
- 2017-05-23仙游縣實驗小學成立“小奮飛志愿團” 助推省級文明縣城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