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1日訊(通訊員 陳峰)2017年端午節期間,石獅市根據中央、省、泉州市委文明辦有關通知精神,組織開展閩臺對渡文化節、全國燈謎邀請賽、南音大會唱、志愿服務、節日民俗和文化娛樂等多項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吸引市民積極參與,弘揚閩南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唱響“我們的節日”這一主題。

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式
?舉辦系列活動,共譜“海絲”樂章
?為進一步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擴大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助力“古泉州(刺桐)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石獅市舉辦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活動期間,除了海上潑水互祈平安外,民俗踩街、兩岸龍舟賽、海上捉鴨、攻炮城、包粽子比賽、閩臺美食展等異彩紛呈的活動輪番上陣,吸引了社會各界6萬余人次參與,共享節日歡樂。此次蚶江海上潑水節吸引了央視、新華社、中新社、香港大公報、福建日報等20余家海內外媒體全程關注。央視新聞聯播報道30秒,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直播16分鐘,創歷史新高。通過央視、中新網、騰訊網、鳳凰網、新浪微博等平臺全程網絡直播,各地群眾共賞節日盛況,進一步提升了這一“中國最具地方特色民俗節慶”的品牌影響力。

石獅市舉辦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

舉辦燈謎展猜活動
啟動全國燈謎邀請賽。5月30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旅游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文聯聯合舉辦的“海絲杯”全國燈謎邀請賽在蚶江鎮開幕。活動包括海絲杯筆猜賽、僑鄉迷會筆猜賽、命題創作賽、兩岸燈謎聯猜等內容,共吸引了來自“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相關城市和臺灣地區的10支代表隊、石獅各鎮(街道)的8支代表隊共200多名燈謎愛好者參加,充分展示了“海絲”文化,加強與各地謎友交流互動,共譜“海絲”華彩篇章。

開展“海絲情”國際南音大會唱。5月29日—31日,由石獅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海絲情”國際南音大會唱,吸引了來自菲律賓、新加坡、印尼、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泉州、廈門、漳州等地共計18支知名南音社團的400多名弦友,以南音踩街、大會唱形式共唱百代鄉音,為海內外鄉親獻上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
?

陶青小學開展“粽情端午”節日主題畫創作活動
豐富活動載體 弘揚傳統文化
石獅市通過開展包粽子、做香囊、掛艾蒲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發揮傳統文化魅力,讓群眾感受閩南特色的節日內涵。全市各中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經典誦讀、親子包粽子、手抄報創作比賽、主題班隊會等主題活動。石獅日報小記者團攜手石獅日報天心美學館,共同開展“端午茶、制手鏈”親子活動,將自己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品送給父母,表達感恩。永寧第三社區連續三年舉辦“厝邊頭尾斗包粽”比賽活動,深受群眾喜愛。湖濱街道花園城社區舉辦“粽香四溢,愛傳心間”為主題的端午活動,設置“端午開心問答”、“粽香送福”香囊制作、“你是我的眼”等多個互動小游戲,讓市民群眾樂于參與到活動中來。市僑鄉鄉土文化協會舉辦端午民俗活動,通過包粽子、猜燈謎、寫書畫等形式增進大家對傳統節日的了解與認識。
組織志愿服務 傳遞向善力量

黃文謙老人給孩子們分發節日禮品
石獅市組織廣大志愿服務隊進社區、進村鎮、進學校,為貧困戶、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送去節日慰問,傳遞向善正能量。市委辦志愿隊走訪慰問了婷婷兒童院的兒童,送去奶粉、尿布等,給孩子們帶去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市殘聯志愿服務隊深入各鎮(街道),親切慰問殘疾人,并為50名貧困殘疾人送上慰問金和節日祝福,共發放救助金25000元。市貿促會組織志愿者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文明志愿服務活動,向環衛工人、困難家庭、殘疾人送去粽子、大米等慰問品。獅鑫物流公司組織員工代表前往大田縣武陵“八一”希望小學,為該校貧困學生家庭送去書包、書籍等物品,并資助12名貧困生每人1000元。閩臺對渡文化交流協會等社團組織志愿者帶著愛心物資和慈善款前往慈愛老人福利院,開展慰問活動。鳳里街道、湖濱街道、寶蓋鎮、靈秀鎮等鎮(街道)多個村(社區)開展端午包粽子送溫暖活動,給轄區內環衛工人和社區低保戶、孤寡老人900余人送去粽子和節日的問候。(石獅市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