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市民在慢行系統上散步
文明風7月5日訊(通訊員 文潔 韓超 洪閩景 陳嘉新)“想不到反映的城市問題,在這么短時間內就能解決。”市民洪先生發現道路下水井蓋丟了,通過“同安文明衛士”微信公眾號拍照、定位、舉報,一小時后手機接到反饋,井蓋已被重新安上。
近段時間以來,同安區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依托“同安文明衛士”電子考評督查平臺,打造互聯網+文明創建同安樣本,創新部門聯動機制,實現城市管理“扁平化”,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在上半年城市綜合管理考評中,城區市容和環境衛生排名始終位居廈門市前三。
群眾參與 人人都是“文明衛士”
洪先生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親身體驗:幾天前,他與家人在蘇頌公園附近散步時,看到停車場附近的下水道井蓋丟了,因為覺得這樣特別危險,就嘗試用手機拍下了現場照片,在“同安文明衛士”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圖文描述、定位,提交了舉報。
20分鐘后,當他繞著公園逛完第一圈,看到井口上面放著一個椅子提醒過往行人注意安全,而一個小時以后,他的手機接到反饋信息,照片顯示井蓋已被重新安上。一個安全小隱患就在這段短短的時間內消弭于無形。
這樣的熱心舉報,“同安文明衛士”監督平臺每天都會收到近五百件,每月近1.5萬件。市民上報的管理問題將會通過后臺工作人員審核把關后,第一時間將客觀存在的問題派發給相關責任單位。
讓市民參與城市管理,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后一步”,同安通過“文明衛士”電子督查平臺,把城市的管理從個別部門主導變從了群眾參與管理——目前,“同安文明衛士”企業號和文明衛士公眾號的用戶和粉絲總量達到9500余人,全民參與“文明創建”的氛圍已經基本形成。
“同安文明衛士”平臺,讓普通市民成為了文明衛士。

創建辦工作人員利用“同安文明衛士”電子考評督查平臺掌握全區動態
部門聯動 城市管理“扁平化”
一個數字值得注意,“同安文明衛士”平臺每月收到的近15000件的舉報件,辦結率基本達到99.5%以上。
文明創建的關鍵在落實,讓市民積極參與的關鍵在于問題的解決,同安區在開發設計“同安文明衛士”電子考評督查平臺時,就把如何促進問題的快速有效解決作為重點。全面下放創建督查責任,改變以往創建辦單一督查機制,突出部門聯動,實現城市管理“扁平化”,則成了同安區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自去年5月,“同安文明衛士”電子考評督查平臺試運行以來,創建辦工作人員、各相關職能部門、鎮街乃至社區相關工作人員都逐漸納入到平臺中,平臺將全區劃分為十二個鎮街、工業社區進行管理,督查內容涉及環衛、市政、綠化、土頭、交通、市容、兩違等9大項城市管理內容。
同安區利用該平臺創新建立了從區創建辦、職能部門、鎮街、村居到最基層保潔員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創建督查整改反饋機制,有效提高了創建問題發現、通報、整改、反饋的效率。
同安區創建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問題被上報到“文明衛士”平臺之后,軟件會自動流轉到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求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間內整改反饋。比如涉及市容、交通秩序,要求40分鐘內整改完畢;涉及環衛問題,60分鐘整改完畢;涉及“兩違”治理,3天內整改完畢。
相關部門在“同安文明衛士”督查下也自覺探討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積極主動作為,讓文明創建更深入。
智慧管理 互聯網+助推城市管理創新
“原來需要多個層級流轉、多個部門協調才能處理完的事情,現在只需要通過軟件充當裁判員,讓各部門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同安區文明辦主任王春松認為,同安區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城市的智慧管理,讓人情式的管理變為了固定分值的直觀考核,從主觀問題的感受變為了真實可查的數據反映,更加客觀、公正,也更加直觀、有效。
由“同安文明衛士”帶來的每月1萬多個問題的解決,讓同安的市容環境和城市秩序有了顯著的變化。同安區希望通過以具體問題的解決,以點帶面,實現整體文明水平的提升。
同安區城市管理水平迅速提升,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城市綜合管理考評中,進步明顯,特別是城區市容和環境衛生排名始終位居廈門市前三。
王春松認為:“文明創建貴在抓平時、抓細節,更重要的是用制度推動工作,這也是文明衛士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讓督查在細微之處體現力度,在平時工作中得到強化,在群眾的參與下得到落實。”
作為一個全面開放的平臺,下一步,“同安文明衛士”平臺將會與臺辦臺商之家、工商聯民企之家等互聯網平臺實現互通,形成互相借力,擴大城市管理參與面,共同推進城市管理更精、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