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昆明等地集中整治路口秩序,機動車遇人行橫道不避讓行人將罰款記分。文小妹發現,“斑馬線”上的文明禮讓成為近期熱點話題。不僅交管部門有措施,很多地方的群眾也自發組織“文明出行”倡議活動,文明標語提示、點贊獻花禮讓司機等等,在文小妹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常常刷屏。文小妹又要深思了,文明出行靠什么?(中國文明網)
斑馬線的文明靠什么?城市交通如同一個生態系統,需要車輛和行人共同維護;禮讓則是一種價值導向,需要“車讓人”與“人讓車”合二為一。誠然,若車與人兩者之間出現錯位,那斑馬線上就會出現問題,甚至是安全事故。這些道理,無論是車主,還是行人都懂。但是,現實中車不讓人、人不讓車,或者是車等人讓、人等車讓的問題并不鮮見。正如某報道所說,行人過馬路,機動車不減速、不停車、按喇叭催促,怎么安然通過?人行道亮紅燈,機動車正常行駛,路人扎堆穿行、人車混行,如何保障安全? 筆者認為,要呵護斑馬線上的文明,需要人與車的“平等對話”。
對于車主一方而言,要當好文明的“第一輛車”。很多時候,在斑馬線位置上,人與車交匯之時,第一輛車怎么走,會影響到后面車輛的判斷。換言之,“第一輛車”若表現出對行人的禮讓,后面的車輛也就無法穿越而過,若“第一輛車”不懂得禮讓,在于人群交匯之時呼嘯而過,后面的車輛有可能選擇跟隨著迅速開過。這一時間段,就是事故可能發生的“一瞬間”。為此,斑馬線上的禮讓,“第一輛車”的禮讓與否很關鍵,必須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相關的禮讓制度,讓廣大車主都當文明的“第一輛車”,讓車讓人成為常態。
當然,大力倡導機動車禮讓行人,這是一個城市應當標注的文明刻度;而斑馬線上的文明,并非單單靠“車主”的禮讓,還需要行人的文明。對于行人而言,要做到斑馬線上的文明,就要走好文明的“第一步”?,F實中,一些行人往往有“爭先”的思想,在車輛快到未到的時候,總想著迅速邁出第一步,占著走過斑馬線的先機;一些行人,抱著車要讓人的思想,不去考慮安全問題,也不去考慮文明禮讓,認為車是強者,人站在弱勢的一方,車就應該讓人。這樣的想法,就是危險的根源。為此,要強化廣大市民的禮讓意識,讓行人都懂得禮讓,走好文明的“第一步”,讓每一步都安全走過。
俗話說,禮讓禮讓,人車無恙。敬畏規則、尊重他者、完善制度,我們的社會一定能在禮讓中通過文明的一個個路口。(李微言)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