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大學的時候,由于家庭條件不好,我特別節省,每天在食堂吃飯不超過六塊錢,早餐兩根油條一杯豆漿,一塊二。午餐晚餐的話,我們學校的食堂是可以打半份菜的,所以每次就4毛錢米飯加3個半份菜,兩塊錢左右。晚上上完自習回來如果餓的話,最多再加個茶葉蛋。”網友“Shannon”說,就這樣過了一陣子。突然有一天,收到來自校園一卡通管理中心發來的郵件,讓他去領取生活補助360元。(7月13日《新華視點》)
這種偷偷地資助大學生,在中科大有一個專用名詞叫“隱形資助”,是中科大于2004年在全國大學中首創的,目的在于讓貧困大學生更加有尊嚴地接受資助。的確,相比于以往的那種“公開演講比慘”、公開家庭貧困信息等方式,“隱形資助”更適合資助貧困大學生,更有利于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
家庭是無法選擇的。家庭貧困并不可恥,但將一個大學生的家庭貧困當眾“宣講”,從而獲得資助,這對于一些自尊心極強的大學生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有的貧困大學生寧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愿意去申請資助,因為一系列的“信息公開”動作的確是讓人覺得不是滋味,有時候完全是用尊嚴去換取的。
“隱形資助”,就是大學利用網絡對新生心理和家庭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綜合各院系平時掌握的學生生活情況,建立了每學期更新的貧困生數據庫。通過細致的情況統計和優化的大數據分析,篩除不能反映真實情況的“壞數據”,為真正的貧困學生提供資助。換言之,你大學中生活學習,不用申請貧困生資助,“大數據”就會統計出你的貧富程度,就會測出你的真實經濟狀況,從而得出是否需要資助。一旦符合資助條件,就會“暗暗”地通知你,將錢打到你的卡上,即便是周邊同學也是無從得知。這樣的資助方式,既能夠讓貧困大學生獲得資助,又維護了尊嚴。
據了解,從2004年到現在,中科大已“隱性資助”貧困生4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達600萬元。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經”,這種“低調而溫馨”的做法已在越來越多大學校園中施行,這是可喜現象。資助貧困大學生,也是需要技術含量的。在“互聯網+”時代,在大數據背景下,想要做到“隱形資助”并不困難,關鍵還在于大學要意識到貧困大學生獲得資助是一種幫扶,而不是“施舍”。只要能夠設身處地為大學生著想,類似維護大學生尊嚴的“隱形資助”也就會不斷涌現了。(泉州市委文明辦 郭文斌)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