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趙麗穎、竇驍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楚喬傳》即將迎來收官。有觀眾吐槽,《楚喬傳》無比拖沓的劇情,連“小花”趙麗穎的人氣都救不了。令眾多觀眾無語的是,這部原本58集的電視劇,被生生拉長到67集,堪稱注水嚴重,近期播出的每集開頭都有大量劇情與上一集重復。(7月27日《北京日報》)
近年來,我國電視劇產業蓬勃發展,大制作、高成本的電視劇一部接一部。隨著視頻網站和移動客戶端的崛起、網絡IP劇的流行,國產電視劇的凈利潤更是一年又一年刷破記錄。然而隨著中國電視劇文化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出現通過添加和劇情聯系不緊密的臺詞來給劇中角色加戲,或者是每集前5至10分鐘重復播出上集內容來拉長集數的電視劇注水現象。據統計,2004年—2008年,國內播出的電視劇平均每部控制在30集之內;2009年—2012年,延長到30集至35集;到了2013年,平均每部電視劇突破35集;2014年—2015年,國產劇平均每部集數突破40集。電視劇注水現象已逐漸形成風氣,并且越刮越烈,嚴重稀釋了國產劇的質量。
“注水”之風終會導致惡性循環。現今電視劇市場百花齊放,觀眾審美不斷提高,想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影視劇精品化是唯一出路。而注水劇情節冗長、故事拖沓、臺詞空洞,最終導致劇集的整體質量下降,與電視劇要精品化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另一方面,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讓快捷和碎片化已成為大眾的生活常態。大眾娛樂需求增多,娛樂時間靈活,卻也漸失耐心。對于劇情重復而又拖沓的注水劇,觀眾大多淺嘗輒止甚至中途棄劇。雖大注水劇憑借宣傳和強大的明星陣容能保證一時的高收視率和點播量,但難成令人回味的經典之作。長此以往,最終損害的還是國產劇的口碑,形成電視劇產業的惡性循環。
遏制注水之風關鍵是要打破當下中國“利”字當頭的電視劇利潤分配體系。電視劇“注水之風”會形成并越刮越烈究其根本是當下中國電視劇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利潤分配體系所造成的。對于制片方,通常以集數或時長作為購買劇作的量化指標,將電視劇銷售給播出平臺以回收成本和獲取利潤;而對于播出平臺,廣告收入則成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來源以及盈利的途徑。對熱門電視劇進行重新剪輯,拉高集數,以賺取更多的廣告收入。長遠看來,稀釋了電視劇藝術品質、消解了電視劇的藝術情懷,傷害了觀眾國產電視劇的印象,因此必須改變當前電視劇市場爭取利潤最大化的分配體系。
電視劇行業不僅具有商品屬性,更通過情節和人物設置向大眾傳遞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具有意識形態屬性,精品的電視劇為大眾補充精神鈣質。別讓國產劇被資本劫持,別讓“注水”風氣稀釋國劇質量,營造國產電視劇健康發展的大環境,推動中國文化市場繁榮發展。(臺江區委文明辦 林星煌)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31“空調調高一度”也是文明素養
- 2017-07-31倉山區召開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再部署再推進會議
- 2017-07-31倉山區召開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再部署再推進會議
- 2017-07-31倉山區召開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再部署再推進會議
- 2017-07-31長樂市開展“文明進社區 溫暖千萬家”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 2017-07-31長樂市開展“文明進社區 溫暖千萬家”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